去年12月份学习了优势教练,却不知还有这样的一位如此之敬业、如此之严谨、非常之专业、非常之谦逊的老师进入我眼,自此迷上了秦玮老师。对一个老师的仰慕,在我的心里,应该是有一把标尺。我是注重实践的,这源于我多年的一线记者生涯养成的,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并再去查阅理论的知识,这样成长会快一点。
优势教练学习完,让我在15分钟快速教练的实践中前进了一大步;优势教练学习完,让我对GROW模型的理解又上了一个台阶;优势教练学习完,获得了一个名额被秦玮老师教练了一个小时,让自己的教练水准又前进了一步。所以我无法不对秦玮老师仰慕。
![](https://img.haomeiwen.com/i4647891/24cc6d2b405496cd.jpg)
所以,知道秦玮老师还要再开一次优势教练升级版课程,就一直在默默的等待,这次还让我忍痛割爱,推掉了两个月前就被师父赖神邀请去广州免费上他新研发的课程。
一周过去了,今天终于有时间静下心来梳理一下两天的课程。
![](https://img.haomeiwen.com/i4647891/dd282685b0db48aa.jpg)
【壹】沈华案例的启示
如何走进企业做一名企业教练?如何成为一个商业教练?商业教练的趋势如何?此前一无所知。当秦玮老师以一首白居易的“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形象地分析了市场上企业教练的特点、特征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当时的感受内心似乎有一股清流涌上心头,心里渐渐地对教练这个行业的流派更加的清晰了,也渐渐摒除了我之前想学这个想学那个的念头。
![](https://img.haomeiwen.com/i4647891/de457e63c99904d3.jpg)
上一个台风前本来周日有一场沙龙,考虑到伙伴们的安全,秦玮老师取消了沙龙。然而沈华那个案例,秦玮老师布置了作业,我还是认真的去做了,并且交给了他。沈华这个案例与商业教练两天的课程的沈华案例是有有些区别的,但道理都是相通的,听故事的逻辑,应该也是一样的。,听故事的逻辑,目前我还没有办法做到怎么样把企业的故事听得更明白,我听出来的是要用棋盘做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上,我陈述给秦玮老师听时,说到还要了解好几个方面的信息,比如,向HRD、总经理以及两个副总,包括那些技术人员和部门的项目经理了解情况。当时也跟秦玮老师讲了我的思路,他说还不错,但是还有更深的含义,我还没有听出来。所以在倾听的练习中建议我认真做
听明白企业的故事,学会结合工具来进行探索。
沈华的案例,指导方向是如何让这个意气风发,优秀的领导者,变得好上加好的教练项目。比如,我们要运用 地图 了解客户在什么样的阶段,用什么样的方式帮助其提升,就好比在组织环境中的使用说明书,了解他外在行为的一种表现与内在特征关系。去理解他的工作环境,企业的运作规律,进而了解沈华的内在潜能,挖掘他将来发展方向的潜能,了解企业的组织文化与他工作的行为态度的倾向,对未来目标的规划。
![](https://img.haomeiwen.com/i4647891/31dda3ca16fa11fb.jpg)
指️南针 为教练提供了方向,区分管理的责任和领导的责任。
这个方向是作为高级管理人才的沈华,他个人的成长方向是变得更加优秀,那么在带领新的一支团队,如何去利用过去培养团队的成功经验,再去培养出一个新的团队,更加关注团队中人的培养。
棋盘 是帮助我们了解企业运作的规律。即生产要素、资源配置、工作流程、团队的工作绩效评估、整体部门的目标完成度等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https://img.haomeiwen.com/i4647891/74f55ebbb7b5ffd5.jpg)
经过秦玮老师的梳理,了解商业教练走进企业做教练项目的复杂性与专业性。听得懂故事背后需要用这些工具去拆解,然后建立逻辑的框架,打动企业HRD,打动沈华。
所以,我听完课程梳理出,这是客户个人发展如何提升的问题,我们需要把握是在新的环境下沈华如何去运作;如何做好职责上过渡的过程;在大背景下,如何向上提升的过程;如何运用过去成功的经验,带领新的团队成长;如何让新的团队发挥更大的作用;如何做好个人的规划;并且帮他建立自我了解,还有关于生活和工作平衡的调整等等
【贰】教练模型
秦玮老师通过对GROW模型、CLEAR模型、3H提问工具、改变屋模型、OSKAR模型、5A模型等的拆解和对倾听与提问的技术,LSI问卷解读,帮助我更深入的学习了解和设计一套行之有效的教练项目方案,它是提供了教练项目的逻辑框架和方向。
去年一直纠结于秦玮老师的32个问题如何去很好地记下来。记了几次却终究发现无法达到,最多也就只能记到20个问题左右。当然也知道这些问题背后是有逻辑的,却一直未能更好的梳理出一个逻辑。在这次商业教练的课上终于了解GROW模型背后的逻辑框架是这样产生的,因此也就不再局限于死记32个问题。
![](https://img.haomeiwen.com/i4647891/e6dd957318aa62da.jpg)
GROW模型逻辑架构
Goal 依次包含
1.目标描述
2.时间
3.目标标准:实现结果、他人反应、自我感受
4.可控范围
5.准备与尝试
Rreality 依次包含
1.目前进度
2.经验回顾
3.人际评估:帮助者、受益者、成功者
4.内外约束:外部约束、内部约束
5.执行目标:真正阻碍、无效行为
Option 依次包含
1.列举行动:还有什么、还有什么
2.行动筛选:时间标准、资源标准、专家标准
3.执行动力
Will. 依次包含
1.确定行动
2.确定结果
3.人际支持
4.克服障碍
5.确定意愿:执行时间、意愿打分
![](https://img.haomeiwen.com/i4647891/ec151beff479cd2e.jpg)
关于OSKAR模型 建立的是教练N+1的推进过程,看起来一下子不可能实现的过程,但只要加1+1+1的过程中,最终帮助客户实现他想要的目标。
OSKAR模型的标志性问题是:奇迹问题和理想画面;
OSKAR模型的标志性教练风格是:认可、鼓励、未来导向;
Outcome目标与结果
1、你希望实现的目标是什么?
2、什么时间,你希望实现?
3、你希望实现他的原因是什么?
4、实现以后,别人会看到你有哪些具体的变化?
陈述:听上去实现它,对你的未来预期有非常大的价值……
奇迹问题:
让我们放松下来做一个大胆的假设,今晚回家在你睡着的时候,一个奇迹发生了,所有你期望的完全实现了!但你还在熟睡,你并不知道这一切。当你早晨醒来,惊喜地发现奇迹发生了!想象,有哪些迹象会让你发现奇迹发生了呢?还有呢?还有呢?
画面问题:
1、你能否描述一下那个奇迹发生、你期望实现的都已经实现了的场景呢?你能看到什么呢?
2、你自己是什么样子呢?你在做什么呢?你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呢?你会有什么感受呢?
3、那是一个什么样的环境呢?和以前有什么不同呢?你觉得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呢?
4、你还会看到哪些人也在这个场景里呢?他们在做什么呢?他们有什么情绪表现呢?这个场景中,还有哪些是让你喜欢的地方呢?
Scaling打分
1、你描述的非常精彩,我都可以看到这样的画面了。
2、假如让你从1~10分,1分是刚刚开始走上实现的过程,10分就是奇迹发生后的理想画面,你给自己当下的程度打几分呢?
3、我听到你给自己N分,能否介绍一下N分都包含了哪些内容?
4、如果进一步问,从0~1分的过程发生了哪些变化呢?多长时间实现的呢?
5、从0分开始到1分,你具体采取了哪些行动呢?
6、现在回想起来,这些行动中哪些是有效的呢?你是怎么做到的呢?
Know-how成功经验
在以往经验中,与“美好前景”类似的经历有哪些?当时你是如何实现的呢?
具体来讲,有哪些你采用的方法和行动证明是成功的呢?
目前来看,你追求的“美好前景”中,有哪些内容已经实现了呢?什么时间实现的?如何实现的呢?
实现“美好前景”中的部分内容,你具体做了哪些行动呢?采取这些行动的原因是什么呢?
总结一下,你认为你已经有哪些成功的方法可以借鉴了呢?
Action行动选择
讨论到现在,你感觉有什么体会、有什么收获呢?
如果现在开始从1到2,你认为会有哪些具体的积极推进呢?
结合之前的讨论,你觉得从1到2,需要采取哪些行动呢?还有呢?还有呢?
采取这些行动并得到满意的结果,你觉得需要哪些资源呢?哪些知识呢?哪些能力呢?
获得这些资源、知识、能力,你需要采取哪些行动呢?
现在,你已经找到了这些可以帮助你实现1到2的行动,这让你有什么感受呢?
梳理这些行动,你感觉哪个行动最直接有效呢?原因是什么呢?
这个行动可以带来什么可见的进展呢?这样的进展会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呢?你准备什么时候开始呢?
Review总结
你是否愿意总结一下,今天咱们的讨论呢?
在你采取行动的过程中,假如出现挑战的话,会是什么样的挑战呢?你会如何克服这样的挑战呢?
咱们下一次见面的时候,你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讲给我听呢?
这个模型当中最关键的奇迹问题的带入感,比如说画面中的你在做些什么,具体的时间、地点,那个点有什么特征,等等。帮客户建立好一个具体的美好画面。然而周一晩上约见了一个客户,马上就用在教练对话当中,然而这个美好画面的作用失败了,客户想象不出来美好画面是什么?所以这个模型,没办法用下去,最后就还是使用了RROW模型。看来是这个奇迹问题的代入感没做好。
![](https://img.haomeiwen.com/i4647891/56d9cb6953950bba.jpg)
3H提问架构
GROW模型中,第二步 reality 分析过程中:
针对已发生事件的分析,从外到内:Result结果,Head思维——Hand行动——Heart感受。
1、这样的情况对你的影响有哪些呢?(结果)
2、这和你的预期有多大程度的不同呢?(思维)
3、当时你具体采取了哪些行动呢?(行为)
4、回想起来,这让你有什么样的的感受呢?(感受)
5、这样的感受是不是你期望改变的呢?(衔接后续的Option)
针对未来的改变,重建一个从内到外:Heart感受——Head思维——Hand行动——Result结果。
1.你期望的感受是什么样的呢?可否详细地描述一下呢?(感受)
2.实现这样的感受,需要有什么样的考虑和规划呢?(思维)
3.实现这样的考虑和规划,需要采取哪些行动呢?(行为)
4.这些行动可以带来哪些具体的改变呢?(结果)
5.当这些改变确实实现了时,那时候的你会不会得到期望的感受呢?(验证)
综合起来,联想到 结果~思维~行为 的循环圈以及教练的目的:是要让客户产生一个新的觉察和新的行动。
House of Change 改变屋模型
就像搭建一个屋子将要从地基做起,然后再盖到屋顶。这个模型可以适用于教练培训和团队教练。
希望实现的实现目标要有2个必要条件,
1、相应资源Situation:有力的支持条件和环境:需要的准备程度?目前准备进度?
2、有效行为Behavior:需要采取的具体行为,行为的衡量标准(方式、程度)?
如何让2个必要条件有效,需要有效地筹划与准备,建立牢固地基:
1、需要具备的认知与计划Thoughts:如何建立Situation?如何选择及实施Behavior?
2、情绪与心理的预期Emotions:如何理解困难与障碍?决心如何?如何保证坚持与坚定。
这个改变屋可以从上往下走,对目标进行现状分析,然后在从下往上再走一遍。比如厘清了工作目标,我们需要有周边的支持条件去完成,则领导的具体想法是什么?建立一些外部的有利条件,然后对团队成员进行分工,并每个人的行为进行指导梳理,关注团队成员内部的心理反应,每个人的态度行为的倾向,围绕着这个心理预期可以指导做些什么规划等等。
![](https://img.haomeiwen.com/i4647891/45efc0974204da95.jpg)
这两天的课程当中,将去年的课程又重新加深了理解。此外,LSL问卷测评工具更深入的了解,去年可能是没有了解透,没有做到更好的运用,所以这个模型,基本上就很粗浅,那么要让这个工具做到像disc这么熟悉的话,可能最重要的还是要具体的应用。
那我的行动是 :认真温习一下这个工具,认真地看笔记,记住要点,然后找团队进行练兵,学会解读加深的工具的应用。
两天的商业教练虽然结束了,我自己觉得还有很多东西需要梳理与应用,这只是个开始,无论我是否走商业教练这条路,没有企业管理的经验,没有在企业呆过可能是是我最大的障碍,但跟着秦玮老师多学习一点,总是能提升的,一如我学习的优势教练,明显感觉到自己的进步。所以,我是不会放弃学习的机会,与练习的机会。争取机会借用别人团队先开启LSI测评的分析,以及团队教练的尝试。先给自己树立一个近期的小目标去行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