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和诗是古代诗人相互间应答酬谢所作的诗词,方式有联句、酬和、赓和、追和、和答、分韵、和韵、次韵等。遥想古代,文人之间以诗赠友,酬诗作答,篇篇诗词之间记录下的是千古不变的情谊。以诗传情,不失为一种君子之交的方式。下面选择了一些较为经典的和诗与大家共享。
一、元白唱和
古代白居易与元稹齐名,两人政见相同、文学观念相近,自科举相识之后便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之前介绍过《梦微之》这首诗,便是元稹逝世后白居易为纪念他而写下的,其中一句“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令人深深动容。而在元稹生时,两人更是留下了数不尽的经典的唱和诗篇,比如《梦元九》和《酬乐天频梦微之》。
梦元九
白居易
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
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
酬乐天频梦微之
元稹
山水万重书继绝,念君怜我梦相闻。
我今因病魂颠侧,惟梦闲人不梦君。
两人写作这两首诗时正分处南北,相隔千里,只能凭借诗歌来互相慰藉。白诗不直说自己苦思成梦,却反以元稹为念,问他何事忆我,致使我昨夜梦见君,从对方着墨,构思精巧。元诗说自己梦见的净是些不相干的人,偏偏没有梦见白居易。一反其意,用不能入梦写自己的凄苦心境,读来更是别有一番滋味。一唱一和,对友人的思念流露得淋漓尽致,令人感怀。
二、苏轼和词
水龙吟·杨花
章质夫
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柳花飘坠。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绣床渐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吞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苏轼不愧是宋代最伟大的词人之一,《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虽然是和词,但从才情上、格调上都超越了原词,值得人反复品味。这一首和词展现了苏轼词风婉约的一面,“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这几句由眼前的流水,联想到思妇的泪水;又由思妇的点点泪珠,映带出空中的纷纷杨花,可谓虚中有实,实中见虚,虚实相间,妙趣横生。通过杨花巧妙塑造闺怨妇女的形象,比之原词也多了一层境界。难怪王国维这样评价:“东坡杨花词,和韵而似原唱;章质夫词原唱而似和韵。”细细推敲,诚然如此。
三、秦观与黄庭坚
《千秋岁》
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千秋岁》
黄庭坚
苑边花外,记得同朝退。飞骑轧,鸣珂碎。齐歌云绕扇,赵舞风回带。严鼓断,杯盘狼籍犹相对。
洒泪谁能会?醉卧藤阴盖。人已去,词空在。兔园高宴悄,虎观英游改。重感慨,波涛万顷珠沉海。
秦观的《千秋岁》写于贬谪期间,借写春景春情抒发贬谪之痛、飘零之愁。此次贬谪受影响的远不止秦观一人。绍圣元年,宋哲宗亲政后启用新党,包括苏轼、秦观在内的一大批“元祜党人”纷纷被贬,因此这份愁苦对许多人来说都是感同身受。黄庭坚与秦观都出自苏轼门下,两人意气相投,情谊深厚。当秦观去世四年后,黄庭坚被贬宜州,经过衡阳,从秦观的好友、衡州知州孔毅甫处,见到了秦观的遗作《千秋岁》词,心生感慨,于是追和一首。这首《千秋岁》回忆了旧时为官时的意气风发,下阕则表达了对好友沉痛的悼念之情,其中也不免夹杂着一些自伤自悼的情绪。美景易碎,故人不回,以一首诗歌追和,何尝不是最动人的追随。
四、结语
我们为什么要欣赏和诗?
因为诗歌很美。用一样的韵脚,写出不同的诗行,本身就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原诗与和诗,有时不需要分出高下,单单是品读那些文字与意境的变化,就足以吸引人沉醉其中。
因为诗歌背后的东西很美。每首和诗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有时挚友分散,天各一方,几首和诗,便可倾诉衷肠;有时故人已逝,黄泉茫茫,一首追和,亦是情深意长。我们从诗句里,捕捉无言默契,见证了心有灵犀,读懂了,那些不变的情谊。
和诗的艺术,皆在文字变化里。
和诗的魅力,尽在情意不变中。
鱼雁来信,待你倾听,待你提笔。
千载一过,待人相惜,待人相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