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亨”之首杜月笙
“三大亨”之首杜月笙在解放前的上海滩,可谓“跺跺脚,四方乱颤”的人物。早在抗战前,他在上海的势力已深入各行各业,党国显要、外国领事、名流闻人,都是他家里的座上客;上海滩各公会、各大公司,乃至文化教育、慈善机构,要想平平安安,都必须请他挂名或董事长或董事或会长;无论朝野,凡称得上重要新闻,也必有杜月笙到场。
▲上海沦陷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后,杜月笙南下去了香港。但他仍然遥控指挥留在上海滩的徒子徒孙们,协助潜伏的军统特工从事情报搜集、策反锄奸等活动,并组织数万忠义救国军在江浙地区坚持敌后游击战争,作出了一定贡献。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寇攻占香港,杜月笙又迁居陪都重庆,利用在沦陷区的关系组建了恒社、中华贸易信托公司、通济公司等交换各类军需民用物资,既大发国难财,又赢得了支援抗战的美誉。
▲抗战胜利后上海首任市长钱大钧
抗战后,杜月笙自以为劳苦功高,蒋介石一定会论功行赏,不给自己个上海市市长,起码也得给个副市长,好让自己这个上不得台面的流氓头子,也好好过一把官瘾。为此,他还将这一想法透漏给了自己的好兄弟、军统局长戴笠,托他转达给蒋介石。但1945年8月底,当杜月笙前呼后拥返回上海时,刚刚走到半路,就得到了却是消息:蒋介石已任命钱大钧为上海市市长、吴绍澍为副市长,负责接收上海全权。
▲杜月笙等人在上海
市长当不上,杜月笙又盯上了上海市参议会议长的位置。1946年夏上海市参议会议员选举开始后,杜月笙立即组织门徒大张旗鼓活动,摆出种种理由宣扬议长一职非杜月笙莫属,并不惜大把花钱拉票,终于在选举大会上如愿以偿的当选了议长。哪知就在此时,蒋介石却传来口信:议长一席,希望由潘公展担任。
▲CC系骨干潘公展
潘公展虽然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无论人脉、实力都远不及杜月笙,但他背后有蒋介石撑腰,杜月笙自知胳膊拧不过大腿,只好在当选议长后立即宣读了一份“辞职呈文”:“上海系通都大邑,议长责任重大,本人为多病之人,不能担此重任,辜负诸公厚意,多请原谅,再予改选。”结果,将辛苦得来的议长一职拱手让给了他人。
▲上海滩租界
原来,蒋介石已经改变了对杜月笙等帮会人物的基本政策,从昔日的拉拢改为逐步取缔。此前,上海滩有公共租界、法租界等,是外国势力掠夺中国利益的大本营;杜月笙所在的青红帮以租界为巢穴,令国民政府鞭长莫及,又时时处处得到外国人的倚重,蒋介石对其只能利用。但抗战胜利后,租界被取消了,原本盘根错节的多国势力也仅剩美国人一家独大,蒋介石再也无需顾忌,对杜月笙等人也没有了往日的借重。
▲年轻时的杜月笙
更重要的是,杜月笙虽然整天长袍马褂,一副大亨绅士派头,但举国皆知其流氓身份,蒋介石自然不会让他染指上海市长、参议长等要职,以免让国内外诟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