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苏东坡笔下的雨(草稿)(一)

苏东坡笔下的雨(草稿)(一)

作者: cc44b90c9ade | 来源:发表于2019-06-06 23:52 被阅读0次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上面的内容是官本上对苏轼的介绍。读苏轼,从统编教材的古诗词编写看,小学语文教材一共有五六首苏轼的诗词,其中被众人传唱最多的就是: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宋代: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作者畅游西湖,从早到晚,一边欣赏美丽的湖光山色,一边饮酒构思,神游万仞。于是乎写就了这首传诵一时的佳作。 

    苏轼于1071年—1074年(宋神宗熙宁四年至七年)任杭州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这组诗作于熙宁六年(1073年)正、二月间。这首诗赞美了西湖美丽迷人的风景。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写的是西湖晴天的景色,阳光照耀下的西湖,水波荡漾,十分美丽。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的是雨天的景色,在蒙蒙细雨中,西湖周围的群山,看上去迷迷茫茫,如梦如幻,非常奇妙。诗的前两句照应题目中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人在西湖游玩饮酒,起初阳光明媚,后来下起了小雨,这一切诗人都看在眼里,都觉得很美。“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诗人将西湖比作美女西施,别开生面,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西湖是天然美景,西施也是吴越之地孕育出来的美人,天生丽质是她们共同的特点。比喻巧妙贴切而又自然,因此,西湖也获得了“西子湖”的美称。

    教材里选编的另一首苏轼笔下的雨是: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苏轼谪居杭州期间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共有5首,其中这首最为著名。 诗人苏轼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读起来,你会油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也在湖心经历了一场突然来去的阵雨,又来到望湖楼头观赏那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 描绘了望湖楼的美丽雨景。好的诗人善于捕捉自己的灵感,本诗的灵感可谓突现于一个“醉”字上。醉于酒,更醉于山水之美,进而激情澎湃,才赋成即景佳作。才思敏捷的诗人用诗句捕捉到西子湖这一番别具风味的“即兴表演”,绘成一幅“西湖骤雨图”。 本描绘了望湖楼的美丽雨景。好的诗人善于捕捉自己的灵感,本诗的灵感可谓突现于一个“醉”字上。醉于酒,更醉于山水之美,进而激情澎湃,才赋成即景佳作。才思敏捷的诗人用诗句捕捉到西子湖这一番别具风味的“即兴表演”,绘成一幅“西湖骤雨图”。

    乌云骤聚,大雨突降,倾刻又雨过天晴,水天一色。又是山,又是水,又是船,这就突出了泛舟西湖的特点。其次,作者用“黑云翻墨”,“白雨跳珠”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给人以很强的质感。再次,用“翻墨”写云的来势,用“跳珠”描绘雨点飞溅的情态,以动词前移的句式使比喻运用得灵活生动却不露痕迹。而“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两句又把天气由骤雨到晴朗前转变之快描绘得令人心清气爽,眼前陡然一亮,境界大开。

    其实读过此事,我忽然发现,苏轼笔下的风雨,正是他人生的写照,贬谪黄州,可谓人生风雨,船上遇乌云遮住的天空打下来的是大白点儿的雨。仿佛人生路上的“乌台诗案”,风雨飘摇,人生起起伏伏,雨过天晴,这是一种人生经历。这只是属于苏轼的“白雨跳珠”!风停了,雨住了,待一切重归平静时,水天一色,竟也分不出天上人间。

    于是苏轼的醉,是怎样的一种人生智慧!是酣醉,神情自乱,诳语倾洒?是酒后吐真言,道出身世沉浮?是陶醉其美,与自然、与万物,天人合一……这番云与雨,属于苏轼,也是属于常人,这里是宣泄、是表白!或许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们会判断,思考,这一场风雨,也属于生活中的小人物。拥有苏轼的深入感受生活的真实,也是让我们重温,应对人生自己的人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苏东坡笔下的雨(草稿)(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xbpx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