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学校要举行经典诵读比赛,读什么呢?难道又是唐诗吗?“谁谓河广?一苇杭之”听着孩子们的朗朗读书声,我突然有了主意,何不读《诗经》呢?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学生们,他们也很开心,因为《河广》他们已经背得滚瓜烂熟了,可是一篇又太少了吧?刚刚发出这个疑惑,就有聪明的娃儿喊道,老师,《日有所诵》上面还有好几篇选自《诗经》的诗呢!于是,我们一起愉快地定下了诵读的篇目《鹿鸣》《无衣》《蒹葭》《河广》,第一次没有按单元来讲《日有所诵》而是从中抽出了所有的《诗经》选篇,进行通讲。
与《诗经》的美好相遇 与《诗经》的美好相遇
先给他们系统地介绍了《诗经》这本书,然后逐篇讲解。
读《诗经》,最大的障碍是读音,孩子们普遍反映,字好难认,所以疏通字音是第一步。读通读顺之后,我们才去了解诗的大意,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在他们读了不下三次之后,我问道:“孩子们,这是一首写周王宴请宾客的诗,你们读的时候,有什么疑惑吗?”
“老师,你说是写宴请宾客的,可是它的开头为什么写鹿啊?而且题目还是《鹿鸣》呢?”
问得真好!孩子们能自己发现问题是多么可贵,所以在接下来和他们介绍鹿的习性以及和宴请宾客的关系时,孩子们听得特别认真,听完之后,他们恍然大悟,在这个时候,我也简单地告诉他们这也是诗歌中常见的一种“起兴”的手法。
学习《蒹葭》时,首先放手让他们自己去读,并结合注释去想想它的意思。孩子们读完后,我故意问他们:“你们觉得这首诗又在写什么呢?”几个似乎读懂了的孩子笑而不答,那种笑有会意,也有腼腆,最后,还是活泼大方的夏子杰忍不住了:“老师,我觉得这是一首写给情人的诗。”此话一出,孩子们一阵大笑。鉴于上次刘倩老师的建议,我这次没有去回避爱情这个话题了,我肯定了夏子杰的答案,并和他们一起去了解了这首诗的意思,孩子们也听得很认真,之前的那种一听到说是写爱情的爆笑没有了,当他们读到作者无论克服何种困难都要去寻觅伊人时,他们的内心应该也有丝丝触动吧!在讲述接近尾声时,我告诉他们,其实诗人所寻的“伊人”,并不仅仅指的是有情人,它也可能指的是诗人的理想,或是想觅得的有贤能的人。课后稍稍有些后悔,给他们这么多解读,最好的办法应该是先问问他们的想法,再做出补充,或者不必补充,此处有些操之过急。
《无衣》也大致采用了相同的学习方式,《河广》之前已经学过,所以没有赘述,重在朗读。
因为《日有所诵》,孩子们与美好的《诗经》相识了,我也因为要讲解《诗经》,所以连续好多天都在不断地听,不断地读。希望通过这次经典诵读,孩子们能和《诗经》有一次美好的相遇。
附诵读串词:
诵读经典——《诗经》选篇
男1:历史的长河开始缓缓流淌。听,劳动的号子已经喊起,这是中华文化最早的起源。
(诵读——小雅 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女1;看,古典文化的悠悠长卷正在徐徐打开。
男1:诗经里没有诗人,诗人就是百姓;
女1:诗经里没有偶像,偶像就是你我。
男1:诗经里有一种豪情,叫同仇敌忾。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披同样的战袍。
(诵读——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女1:诗经里有一种思念叫在水一方。伊人虽远,我却依然上下求之
(诵读——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男1:诗经里有一种乡愁,叫慷慨豪迈,谁说宋国遥远?我一个早晨就能到达。
(诵读——卫风.河广)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予望之。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
男1:美哉,诗经!女1:美哉,诗经!
齐读:美哉,诗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