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在QQ、虾米等大肆回收版权,发动版权战的同时无所不用其极,以卑劣手段从网易云收割用户。如以文本形式导入网易云歌单。作为深度用户的我,不得不承认,第一时间去尝试了这个功能,却未得成功。原因是客户端不支持crtlA+crtlC操作,所以此等操作无法动摇网易云忠诚用户!但不可否认,的确会流失徘徊于网易云QQ音乐的用户。
作为技术出身后转行市场的我来说,从技术角度看,音乐评论毫无技术含量,但随着体验加深,评论伴随你喜欢的音乐,形成了一种音乐文化。这也奠定了网易云的忠实用户和业内地位。深耕细作的歌单是网易云的第二大利器。但既然从技术上好实现,就注定好移植到其他平台,所以才有QQ音乐这种擦边球操作。
接下来说QQ音乐,具有的各种装X音效操作,版权也是财大气粗,从这两点来说网易云略显单薄。至少从现象级节目中国有嘻哈,QQ吸了不少粉。在中国有嘻哈后,我同时使用这两款音乐软件。在特定情形如跑步,运动,更倾向用QQ音乐听某几首特定的歌,并且潜意识觉得音效牛X,可以装。而独处时用云音乐,更像一种心灵寄托。
且不论这两者孰高孰低,单从网易云擅长的方面入手,如何让已有粉丝更爽的前提下,收割市场上小白用户,甚至从对手那里抢人?
优势:
我们之前说了,云音乐的优势不来自多重音质,也不是依靠版权,那么优势在哪?非天时地利,乃人和矣。具体来说
1.目前市面上音乐软件,玩成文化的,只网易云一家。别的都是工具,工具效果再好,也是工具。而文化会深入人心,不知不觉已成为心智的一部分。
既然云音乐是一款打入心智的产品,那就需要满足心智中最需要的部分——社交。举例,无论学习、健身,开始前都要清楚自己处于什么level,想要达到什么目标。听音乐也是如此,
为什么不设计一套或者N套Music Level&tastes tests.不论新加入的用户,老用户,通过测试可以知道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音乐喜好范围,某些科学的甚至是我们自己创造的音乐概念。
不仅如此,通过喜好匹配,建立社群,定期组织线上线下主题活动,比如按明星分类的可以做主题K歌;建立个人联系,自愿的用户可以为Ta推荐喜好相似的朋友。人们听歌时遇到喜欢的歌,都会有迫切的表达欲和被认同感,如果当时能得到同好的共鸣,将会是极大的满足。
当然这个度也要控制得当,仅限于音乐部分社交最大化。尊重用户其他方面的隐私与空间。
2.既然歌单火到爆,既然评论传金句
那就应该把歌词、歌单和评论以品牌宣传的形式做延展。
(1)网易云音乐歌单主题手帐。摇滚款,流行款,民谣款,Jay款,Eason款等等
(2)根据个人歌单生成歌词本。1是增强参与感,用户可以DIY曲目,生成电子歌词本。2是可以打造成爱不释手的小册子。每个歌词本是一个专属ID,可以限量,为用户打印成册。在听歌的时候捧着专属歌词本,对用户来说是一种享受。
(3)场景化合作营销。
比如与单车合作“难离难舍想抱紧些,茫茫人海好像荒野——陈奕迅《单车》”
比如与可乐合作”可能你不快乐,可我要你快乐——《可乐》from网易云”
一些其他的点:
目前接入的歌手演出信息,可以同步更多的歌手,更多音乐里,是粉丝购买力比较强的部分。
自有音乐人、主播的挖掘,与制度完善。
会员结构更加立体化,完善高阶会员福利,丰富周边产品。
我:
网易云id:大帆帆051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