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感恩节,不管什么节日,存在的目的,大概就是提醒我们注意到生活中不一样的地方,表达爱意。
本来不记得这个节日,看到弘丹老师的文章后,恍然大悟。
于是,在“亲人群”里发红包表示感谢,也特意给爸爸发了个大包。
看着他们开心的回应,我心里也很满足。
怪不得有人说:爱要先给出去,才会越来越多。越索取,越匮乏。
和外国人相比,中国人在表达感情方面,相对内敛,哪怕默默做了很多事,也倔强地不肯说出来。
于是,我们会想当然地认为:整那些虚头巴脑的干嘛,把事情做了就行。
但是,羞于表达爱会让我们无形中增加很多不必要的误会,加大沟通成本。
但该怎么表达呢?有时候我们不是不想,而是不会。
我从高中开始住校,一年回不了几次家,隔几个月打一次电话,开口总是说:吃了吗?在干啥?天气冷不冷?
除此之外,似乎没什么说的。
而家人呢,无非是问问:有钱吗?学习/工作怎么样?照顾好自己。
没说几句,戛然而止,匆匆挂掉。
直到上大学,遇见了开朗活泼的室友小雪,她是东北女孩,天性外向,哪怕一丁点小事,也会跟父母唠嗑,经常一说就是一个小时。
说实话,我很羡慕她能自如地和家人交流,也羡慕她和父母直接朋友般的关系。
相比之下,我就木讷多了。
但是,潜移默化之下也开始改变。
记得有一年,同样是感恩节,我给姑父发了条表达感谢的微信,他念叨夸了我一年。
有了这样的正向反馈,我开始偶尔在网上给家人买礼物,每次回去带点特产,逢年过节发个红包,总之,让他们知道,你在挂念着他们。
很简单的事情,花费也不高,但每次都让他们非常感动。
家人是最温暖的后盾,但有时却变成最陌生的熟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当你嗔怪家人给你不够多时,不妨自己反省一下,一切向内看。
曾经,我也抱怨父母没权没钱,给不了我很好的物质条件,后来明白,他们能给我的,其实已经是能力范围内最好的了。
先付出爱,其实也是延迟满足感的一种表现。
心里有爱,每天都是感恩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