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染红了天,村落在落日的余辉下显出一丝疲惫。也是,农村生活简单,朝出晚归的。时辰应对着氛围。是吧,可能许多事都是这样,在那冥冥中有一只手,拨弄着这凡间的钟。
相比童年时蒲扇追萤火的今朝,农村里的配套设施已经比较完善了。家家户户亮起通明的灯光,远远望去,大好的一片灯火阑珊。游人至此,兴许是一张上好的自拍背景;掌权者至此,也许会赞一句国富民强,好一个鱼米之乡;文人至此,甚至会抿一口清茶,作一句:金盏映明月,星火对愁眠;又或是:将夜星火卷珠帘,自此不思上元夜…. 等等,诸如此类的夸赞。 并没有人会在意千百盏灯火中,有一盏与众不同的….摇曳着的.…烛光。透过斑驳的窗台,明显微弱很多的光,显得多么弱不禁风。可它就这样悄悄地摇曳了足足半个春,半个夏。
灯烛听村里的老人说:点亮蜡烛,可以照亮人过世后灵魂往生的路。
于是,村里开始有了个不断往家里买蜡烛的人,村上唯一那家卖蜡烛的店,生意不再那么萧条了,因为店里多了位常客——我的父亲。
“如果有来生…还是信医学吧。不信佛了,毕竟让老妈多留几个月的是医药,不是菩萨。”我托着有点睡意的脑袋轻声说。
“没有什么好迷信的,只是我天天在家也方便,就先点着吧。”爸爸低着头擦拭着台上的香灰,而又顾自笑了笑,“万一有呢,也怕她找不到回家的路……”夏天的蛙叫虫鸣,不知疲倦的在周围奏着夏天不着调的曲子,不管你在房间哪个角落,也不论你想不想听,它们每夜都在,异曲同鸣。亦如爸爸的孤独,不管在房间的哪个角落里,不论会不会想起,孤单夜时即至, 如影随形。也许只有台上的两盏烛火,在这无尽的黑夜里,能让两个永隔的灵魂…有些许安放之地。
灯烛我曾经想把思念写在纸上,奈何纸短情长;也曾想在梦里细说凄凉,总遇风扰清梦。最后我把一张照片带在身上。陪我回家,也陪我远走他乡。
我曾驻足于佑民寺外,静听里头经久不息的梵音。但我也同时厌恶着那一声声悲天悯人的经文,同问:佛前一跪三千年,未见我佛心生怜,莫道尘埃遮佛眼,原来是我未投香火钱!佛,不贪财?为何要接受世人供奉?佛,不恶?为何容不得世人对其一点不敬?佛说众生平等,为什么还分菩萨,比丘,护法三六九等?吾等奉上敬意,供上香火,求去灾祸。佛却说 ,世人多命,命中注定,天意不可违!对不起,心中无佛……
时间,一如既往的,从来不给谁宽容。总有那么一天。我们慢慢浑浊的双眼看不清照片,只在脑海里思念那张记忆中愈见模糊的脸;总有那个时候,我们逐渐佝偻的背影不再出现于大街小巷;直奔听不到蛙声虫鸣和经文的远方;总有那个时间,冥冥中又会伸出那只拨弄凡尘的手,熄了这点亮着的两盏灯烛,让我们的灵魂,无处安放……
灯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