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明辉读《资治通鉴》之饰物、名位

明辉读《资治通鉴》之饰物、名位

作者: 光明_1e27 | 来源:发表于2018-08-12 14:13 被阅读0次

    今天开始,我会把我读《资治通鉴》和我所理解的都写出来,与大家一起探讨读书心得。这是我看到的一段文字。

    原文

    夫礼,辨贵贱,序亲疏,裁群物,制庶事名不著非器不形;名以命之,器以别之,然后上下粲然有伦,此礼之大经也。名器既亡,则礼安得独在哉!昔仲叔于奚有功于卫,辞邑而请繁缨,孔子以为不如多与之邑。惟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政亡则国家从之。卫君待孔子而为政,孔子欲先正名,以为名不正则民无所措手足。

    夫繁缨,小物也,而孔子惜之;正名,细务也,而孔子先之:诚以名器既乱,则上下无以相有故也。夫事未有不生于微而成于著,圣人之虑远,故能谨其微而治之;众人之识近,故必待其著而后救之。治其微,则用力寡而功多;救其著,则竭力而不能及也。《易》曰:“履霜,坚冰至。”《书》曰:“一日二日万几,”谓此类也。

    翻译

    所谓礼教,在于分辨贵贱,排比亲疏,裁决万物,处理日常生活事物。如果没有一定的名位,就不能显扬;没有器物,就不能表现。只有用名位分别称呼,用器物来分别标志,才能达到上下井然有序,这就是礼教的基本所在。如果名位、器物都没有,那么礼教又怎么能独自存在呢当年仲叔于奚为卫国建立了大功,他拒绝了赏赐给他的封地,但请求允许他享用贵族才应有的马饰,孔子认为还不如多赐给他一些封地。只有器物和名位绝不能授与他人,这是君王的职权象征。如果处理政事没有原则,国家也就会走向危亡。卫国君王希望孔子能为他处理政事,孔子却先要确立名位,孔子认为如果名位不正,则百姓无所适从。

    马饰,是一种小器物,但孔子却非常珍惜它的价值;正名位,是一件小事情,但孔子却要先从它做起。这些就是因为器物、名位一紊乱,国家上下就没有办法相安互保。没有一件事情不是从微小之处产生而逐渐发展显著的,圣贤能考虑得长远,所以就能谨慎对待微小的变故及时处理常人见识短浅,所以等弊端闹大才来想办法挽救。矫正刚开始的小错,用力小而收效大;挽救已明显的大害,往往是竭尽了全力也不能成功。《易经》说行于霜上,知严寒冰冻将至。”《尚书》说:“先王每天都要兢兢业业地处理成千上万件事情。”就是指这类防微杜渐的例子。

    饰物和名位

    这段文字强调了饰物和名位的重要性。饰物和名位是古人非常看重的东西。古代身份等级制度非常严,不同的等级有不同的标配饰物。而名位是做一件事情的首要确定好的,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师出有名”。不管大事小事,都有由头,都有名分。

    在我们现代社会,身份饰物随着人与人的等级观念淡化而消失。所以你会看到很多暴发户,虽然没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但是仍然装扮得很有品味的样子,多少有点“沐猴而冠”的意思。在金钱面前,什么名位都是不堪一击的,“笑贫不笑娼”。或者换一种说法,身份地位都是金钱累积起来的,而那种不在于金钱多少,真正从内外兼修,有品有味的人士是比较少的了。不过在现代社会,有钱是有品位有名位的人的标配了。

    在商业领域,饰物相当于标志标识,或者是相配的一切东西。而名位也就是相当于口碑,品牌。这标识口碑品牌,都是一个公司非常重视的,在公司成立之初就要确立好标志,有良好的定位,树立品牌和口碑,就相当于古人说说的正了饰物和名位。

    防微杜渐

    粗体部分是我们最应该学习的地方。文章说到防微杜渐。不管什么事情,它发生都是有原因的,也是由小到大而形成的。在事物刚刚开始的时候,你就发现了,那你处理它就十分轻松方便,要是等它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发现,那处理起来就会很麻烦和花费很大成本,还不一定处理得好。这就是要有明锐的洞察能力,一定要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甚至有先见之明,杜绝它发生。

    这就使我想到了一本书《谁动了我的奶酪》,这书中就讲到了两只敏锐的小老鼠,他们都是靠本能去发现和观察事物,及时作出调整,应对每一天的变化,所以他们永远都能找到奶酪吃。关于这一点,大家如有兴趣可以看看这本书《谁动了我的奶酪》。

    好了,今天就读到这里,大家有什么见解和评论都可以在下方留言,互相探讨,下次我再给大家读《资治通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明辉读《资治通鉴》之饰物、名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xif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