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和大家讨论一下过盛的信息是如何让我们不快乐的。
我们在生活中总会遇到类似的情景:比如明明想下班和爱人好好相处,却无法移开黏在手机上的手指;明明有一份紧急的工作需要完成,但却忍不住刷起朋友圈来;很想考个雅思高分,但没法好好复习。
在信息时代,无处不在的诱惑分散着大家的注意力。信息过载给我们带来的无所适从感日益加深。我们孤独又悲伤,却什么也做不了,我们好像不能控制自己的大脑。
为此有一帮科学家和诸多僧侣合作展开研究,我们总结了这些观点并深入分析了一下,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的度过即将到来的2017年。
什么是冥想神经科学?
几乎每一门宗教都可以发现静坐和冥想等训练技巧的踪迹,一般大众媒体习惯将这种训练方式归类在神秘体验中,而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的心理学家Richard Davison近期的研究发现,冥想事实上是一门神经科学。他把冥想定义为一种帮助调整人格特质的心理训练,它可以帮助来访者找回清晰稳定的心理状态(Contemplative Neuroscience)。
另一方面,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神经学家Adam Gazzaley博士指出,冥想是一种认知训练,它可以增强人对内部情绪干扰的抵抗能力。
以往的研究认为,人类一旦成年之后大脑的结构就固定不变了,可是最新的神经科学推翻了这一点,他们发现,成人大脑仍然可以就经验而作出改变,也就是成人的大脑是具有可塑性的。
Davison指出,冥想的训练降低了脑补对于应激事件的皮质醇水平,避免了过激反应,而且数据表明来访者的注意力以及情绪控制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也能更快地从压力中恢复。
为什么走神会让我们不快乐?
哈佛大学研究人员Daniel Gilbert和Matthew Killingsworth的研究表面,人类的大脑本身就是倾向于走神的,不管是在工作还是交谈的时候,人们都在走神。他们开发了一种应用软件调查人们正在做的事情,正在想象的事情以及他们的快乐程度。研究收到了2250名志愿者的25万多条信息,结果发现,不管人们在做什们都有46.9%的时间在走神,至少30%的人除了做爱,其他时间都会走神。人们在真实生活里的走神程度远高于我们的主观感受。
结果还发现,走神越多,越不快乐。虽然人们走神时大多是回忆快乐的事情,但报告指出,人们仍然在走神时感到不快乐。
为了进一步证实冥想与情感的相关反应,测试者还参与了一系列痛觉测试。参与者分成冥想者与非冥想者。结果表明,虽然事实上的痛苦并没有减轻,但是比起对照组,冥想者比较不会受到痛苦的干扰。
与非冥想者相比,冥想者的焦虑相关脑区如脑岛和性人体,在痛觉刺激出现之前的活动程度比较低。在痛觉刺激出现之后,也能更快地恢复到原本的状态。Davison的其他实验还发现,面对社交压力,比如公开演讲或在严厉裁判前进行心算测试时,冥想者的激素水平也更加稳定。
此外,还有好几项研究发现,冥想和认知疗法结合起来是一种很有力的心理治疗方式。剑桥大学的心理学家John Teasdale和多伦多大学的Zindel Segal针对抑郁症患者进行研究,发现经过6个月的冥想和认知疗法之后,抑郁症发病概率降低了50%。比传统的抗抑郁维持疗法更有效能预防抑郁症的复发。
如何进行冥想?
冥想时我们的大脑发生了什么?
研究人员发现,冥想者有四种基本的精神活动:
a.集中注意力到呼吸上
b.走神
c.察觉到自己走神
d.重新找回注意力,并把它集中到呼吸上
这个过程每一个阶段都涉及到了不同的大脑回路。
当冥想者进入走神阶段时,大脑的默认神经元活动会增强,通常这些神经元在个体情绪静止的时候就会活动,它们在这个时期的增强会帮助大脑重新构建和他人有关的长期记忆建构并更新原有的认知模型。
之后当冥想者察觉到自己走神时,大脑的前脑岛区和带回皮质会增强活动。而到了最后一个阶段,冥想者的注意力保持在呼吸韵律上时,大脑的背外侧前额叶皮质的神经元也得到了锻炼。
在这些试验中,研究院表示:冥想静坐能改变认知控制的指标之一——大脑维持注意力的神经回路。如果有规律和持久性的联系,她将使得保持注意力更加容易。
冥想的实用方法
静坐冥想者需要注意每一个生理上的感知觉,包括视觉、听觉等,以及大脑的思绪。冥想要觉察一切的变化,但不能被任何一个感觉或思绪牵着走,从而避免越来越多的心理反应。
当自己分心时,必须立刻回到原来的状态。当自己察觉内心变化的能力越来越强时,日常生活中各种不良的状态,比如容易发怒,焦虑等情况会更少发生。冥想者会越来越平静,心中的幸福感也得到增强。
最后,希望大家能够找到最合适的冥想方式来进行训练,小乎也会进一步找出更多研究来帮助大家发觉更多心灵训练的方法。
以上,祝大家周三愉快啦~么么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