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父亲节到,朱自清的《背影》里,父亲爬过铁路,去替孩子买橘子的场景还记忆犹新,那道背影已深深刻入脑海。父爱总是无声的,这样的无声却是对孩子最纯的爱。
父爱无声我的父亲,如果没有改革开放的春风,他就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在他青年的时候,他就开始跟着师傅学了一门修房子的手艺,于是开始到外面打工,成了一名农民工。
父亲的青年时代是清苦的。
父亲的父亲,也就是我的爷爷,本是当时一个砖瓦厂的工人,待遇也还不错,好歹可以养活一家子。不料爷爷年纪轻轻就患了癌症,四十多岁就去了。
当时大姑已经嫁人,按照家里的排行,大伯的年纪最适合顶替爷爷的工作。于是,大伯搬到厂里,开始了他衣食无忧的日子,却不管剩下的三个兄妹和母亲的死活。
家里本来就穷,为了减轻负担,父亲就没再上学,担起了照顾弟弟妹妹的任务。
父亲是个很节俭的人,自己打点零工挣的钱舍不得吃喝,却很懂得珍惜事物。以至于后来,父亲对家里只要能用的东西,都显得特别的珍惜,只要弄坏或者弄丢了,就会被他一阵责骂。记得小时候,我弄丢了一把外公给我们的雨伞,回家后父亲狠狠地教育了我。
父亲对我一直都很严厉。
记忆里,父亲总是板着一张脸,对我不理不睬,对别人家的孩子却总是比较亲和。只要母亲在家,关于我的所有事情都是母亲在打理。家里的所有家务,也都是母亲一个人在干,而父亲,就只负责挣钱的事,其他什么也不管。这使得很多年来,我对父亲都有着误解,觉得他大概是不太喜欢我的。
唯有当母亲有事不在家的时候,父亲才会把我的日常放在心上。才会在上学前帮我整理好东西,然后给我点零花钱。总觉得这时候的父亲,才是最近人情的。
大概是在成年以后,我才明白父亲。父亲其实只是不太会逗小孩子开心,苦撑着一副严肃的表情。他也不是不关心我,他对我的关心都是无声的,他只是不太会表达而已。
17年的时候,和老公利用自己微薄的一点存款,以及父母的一点支助,在城里首付了一套刚需房。剩下不够的就向银行贷了款,准备接下来的好多年都要靠还按揭来还清贷款了。
有天母亲跟我说,说父亲要把自己仅有的存款都拿出来替我们把房贷全部付了。说实话,不感动是不可能的,感动之余也让我挺意外的。
那个我眼中对我不太喜欢、不重视的父亲,愿意将自己辛辛苦苦大半辈子的存款都给我。原来“父爱如山”在我家也是有的,对我的触动也是挺大的。
岁月是把无情的杀猪刀。随着时间的过去,父亲已年过半百,不再年轻,黑发中也长出了不少的银丝;本来就没什么肉的脸上,瘦得只剩下一层皮。
这些都像是岁月这把刀在提醒着我: 父亲已经老了,再不孝敬他机会就越来越少了。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孝敬白发一天比一天多的父亲母亲呢。
父爱如山,更无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