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大刚毅,担子沉重而道路遥远。把实现仁德于天下作为自己的担子,不是很沉重吗?到死才能停止,不是很遥远吗?”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冉求说:“我不是不喜欢老师的学说,是我力量不够。”孔子说:“如果是能力不够,可能会走到半路而不得不停下来,如今你却画地为牢,不肯前进。”
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子夏说:“即使是小的技艺,也必然有可取之处,但从长远看恐怕会有阻碍,所以君子不做。”
《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诸葛亮云:『 儒有君子小人之别。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正恶邪,务使泽及当时,名留后世。若夫小人之儒,惟务雕虫,专工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且如扬雄以文章名世,而屈身事莽,不免投阁而死,此所谓小人之儒也;虽日赋万言,亦何取哉!』
“君子儒”志向远大,胸怀天下,志在『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小人儒”保留了儒者的外表装束,懂一些礼仪制度,却缺乏“君子儒”的胸襟和志向。
15部经典,15句名言
《尚书•周书•旅獒》
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志以道宁,言以道接。
《国语•卷十四•晋语八》
心如欲壑,后土难填。
经检索,此句于古籍中无一出处;而标注之《国语•晋语八》其原文亦非此。或乃由《国语》原文衍生出此句,後再凝缩为成语「欲壑难填」。
参考短文:
《国语•晋语八》:〈叔向母谓羊舌氏必灭〉| 百度百科
日中则移,月满则亏。
物盛则衰,天之常数也;
进退、盈缩、变化,聖人之常道也。
《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论语•卷一•学而第一》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孟子集注•卷八•离娄章句下》
爱人者人恒爱之,
敬人者人恒敬之。
《韩非子•喻老第二十一》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
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史记•淮阴侯列传》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淮南子•卷十七•说林训》
舟覆乃见善游,
马奔乃见良御。
《汉书•卷四十•张陈王周传第十》
忠言逆耳利于行,
良药苦口利于病。
《三国志•裴松之注•卷三十二•蜀书二•先主传第二》
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
《王阳明集•卷三语录三•传习录下》
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春秋左传•襄公十一年十二月》
居安思危,危则有备,有备无患。
《曾国藩文集•书信二•谕儿妇(1封)》
家勤则兴,人勤则俭,永不贫贱。
《红楼梦•第五十七回》
万两黄金容易得,
知心一个也难求。
特別鳴謝:
欲行古籍全文檢索之事,多方尋找而未得佳所。
後逢此站點,輸入關鍵詞句,即速得其於萬千古籍之源出,還支持“與或非”之邏輯模式,亦可細選“儒史子集”等大小類目,著實難能可貴之甚!故特此鳴謝,兼私薦之。
![](https://img.haomeiwen.com/i20930844/1f371c1ac90fd265.jpg)
辑录&审校➠淵澄取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