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五邪命?请详细解释?
“矫为利敬故,伪现根防护,
媚为利敬故,先说柔软语。
侧面求所得,称赞他财物,
方便求利故,当面讥谤他。
欲以利求利,赞叹先所得”。
第一种邪命是“矫诈”。为了让自己得到利益,得到恭敬,比如本来念经、打坐并不精进,却故意在施主面前显出防护戒律很庄严的样子,让人觉得高深莫测,很有修行。这种伪装就叫诈,由此而活命者是为邪命。
第二种邪命是“谄媚”。为了利养,故意讨好、拍马屁,这叫谄媚。
第三种邪命是“侧面乞求”。为了得到他人的财物,称赞他人的财物,说:“这个太好了!我若拥有这个该多好啊!”老是赞扬别人的东西,人家不好意思,不得不把东西让出来,这种做法就叫做侧面乞求。我真见过这样的人,不说要总是说“哎呀,这个东西好啊,要是我有了这个东西……”最后对方不好意思,就只好做供养了。我们要记住,不要这样。
第四种邪命是“方便研求”。就是为了求得利养,讥谤他人吝啬,“某某太吝啬了,一分钱都不舍得供养”。意思就是你不给我,你就是个吝啬鬼。
第五种邪命是“以利求利”。“向他人赞叹先前所得之物”。比如说,“去年你给我那批菜,太好吃了!”或者,“年初你给我带来的东西,对我的帮助极大啊!”言外之意就是说:你现在应该再给我带点来。这是以“你曾经给我什么什么”的赞叹方式来以利求利。还有另一种,就是以少一点的给予,来换取多一点的赠予,这种以少换多的方式,也是以利求利,也叫赠微博厚。从现实来看,“以利求利”的事还是避免不了的。但是要谨记,不是仅以行为而定,当以起心为主。比如一些人对寺院曾经有帮助,师父以清净和慈悲心来表示谢意,给他们护身符、甘露丸、佛像,并没有“我这样做,要给我或寺院带来更大的利益”这种心态。只要没有以利取利的心态,即便给点什么,或让大家为佛教事业做得再多也没关系,也不是邪命。讲法时说吝啬的过患,这是不是“方便研求”变成邪命了呢?不是。讲法时说吝啬的过患,目的不是为求得什么,而是为了让听法者明白吝啬的过患。以这样的心态讲吝啬的过患,不是邪命。再比如说,遇到了施主,难免说一些柔软语和他喜欢听的话,来安抚他或者令他在高兴中听受一些佛法,这是不是谄媚之语呢?不是的。只要不是为了获取利养恭敬,真心诚意地说一些柔软爱语,让他能够接受佛法,是没有过失的,不是邪命。还有,出家人在施主和众人面前表现得非常庄严,袈裟穿得庄严无比,是为了让施主或众人对出家人不失恭敬之心,令得福报。这并不是伪装,更不是为了获得恭敬和利养。这种不是“以己利而伪装”,就不是邪命。
2.“称赞美誉 欺骗无实 弃之如唾涕”何解?
称赞、美誉、名声等如同骗子的谎言,都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并且转瞬即逝,应该如同舍弃鼻涕和唾液一般舍弃它。《入菩萨行论》中说:
“若唯思彼赞扬我,便令我心生欢喜,
如是此亦不应理,唯是愚夫行径尔”。
喜欢被人称赞,是愚昧的想法,是愚昧人的所为。得到他人称赞,便于心里生起强烈的欢喜,若详细观察,这是没有任何实质性意义的。
3.为什么要舍富乐亲友?
此生当中所具有的一切富乐,以及亲朋好友,很快就会离散的,所以对此不要产生贪心,应该学会割舍。除正法以外,一切皆无有益。
临终之际纵然有许多爱如心肝的弟子、亲戚围绕在我们尸床旁牵扯依恋,也不能使我们不死。我们也带不走他们中的任何一个,只能孤独地前往“中有”的险狭之道。鬼卒来抓的时候,就算有再多的亲友又有什么用处呢?谁也带不走,谁也不能代替。毕生当中恩爱的夫妻、儿女等眷属,就此离别,再也不会相聚,即便再相聚也不认识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