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把时间当做朋友》丨知识点太零散了,那就整理一份学习清单吧

《把时间当做朋友》丨知识点太零散了,那就整理一份学习清单吧

作者: 谢玉城 | 来源:发表于2020-03-02 16:52 被阅读0次

    我也是冲着名气去看的,看完略感失望吧,根本就是一篇篇文章汇总成书,不是引用心理学的知识,就是举自身的例子,没有科学考证,绝大多数都是经验之谈,本身有没有创造什么新知识,就像把原来的米饭再熬成粥一样,失去了原来的风味,畅销书果然并不适合学习知识,粗略浏览即可。

    看过《对伪心理学说不》之后,就对这种整合经验类工具书的不再感冒了,逻辑自洽的经验并不意味着就普遍适合所有人,更别提有没有证据证明这些经验能否经得起推敲和实践。人都有急于求成的天性,比起自己做饭,更喜欢吃别人咀嚼过的吧。

    但是本书的价值在于(强行),作者以他独特思维方式诉说的一些观点、对一些心理学知识的理解、分享的一些自身经历。本着书不能白读的想法,所以把这本书有价值的东西提炼出来,捋一捋作者提到的学科和相关的知识源头。所以要说本书如何的话,就是大杂烩。

    这种类型的书,只要能够提供一些独到的见解引发我的思考,或者,分享的经历能够让我找到知识的源头,我就觉得它足够了。

    可笑的是,作者在书中引例说讲话要精炼,自己还那么多废话,我在打算整理笔记的时候,又读了一遍,感觉就是一个学长老大哥苦口婆心的传授给你的经验,想到哪里说道哪里,真的是一本好书能够让你的思绪更加清晰,而一本一般的书只能让你思绪更加混乱。

    比起这种大杂烩,我觉得《孙子兵法》的哲学框架更加精炼,推荐大家阅读。虽然我并不认为,注水就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把复杂的概念解释的简单也是很看技术的,我想大多数人更喜欢这种娓娓道来的解释一个观点的文章,可是并不适合学习知识。

    我个人觉得很有价值的

    通过体验训练一些能力

    早在看《情商》的时候,就有了解过,可以通过记录情绪,感知情绪,来锻炼自我感知情绪的能力,没想到的是时间感也可以这样训练。当然有没有科学依据不好说,尝试一下没什么损失不是吗?反正每天都要写日志,多记一个花了多长时间没什么难度。

    投资自己,就是投资人脉,就是社会交际

    这一点没什么好说的,有阅历自然懂得,朋友啊,女朋友啊都是一样的。

    以下是作者的建议:

    • 专心做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情,学习并拥有更多更好的技能,成为一个值得交往的人。
    • 学会独善其身,以不给他人制造麻烦为美德,用你的独立赢得尊重。
    • 除非有特殊原因,应该尽量回避那些连在物质生活上都不能独善其身的人;
    • 那些精神生活上不能独善其身的,就更应该回避了——尽管甄别起来比较困难。
    • 真正关心一个朋友的意思是说,你情愿在他身上花费甚至浪费更多的时间。
    • 记住,一个人的幸福程度,往往取决于他多大程度上可以脱离对外部世界的依附。

    跨学科学习

    这也没什么好说的,很少人有耐心学下去。智慧就是各种符合现实规律的知识所交汇出来的结晶,而聪明往往指的是大脑的演算能力。

    认知或者说心智

    首先,作为整个社会的一员,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有些时候,整个社会向他灌输的观念可能是错误的。道理也特别简单:每个人都是通过自己的感觉感知这个世界的;而刚才就提到过“感觉”本身又非常不准确,并且特别容易受到影响,甚至还最可能是被误导的。显而易见,整个社会的观念只不过是绝大多数人观念的组合,不可能不包含着未矫正过的、粗糙并扭曲的所谓“真实的感觉”。

    早在几年前,就在《樱花庄的宠物女孩》看到过这么一句台词:「世界上的事才没有那么简单呢,几乎所有的事都是那么暧昧不明,不是黑色或白色,是灰色。」当时真的是一阵激灵(我也学一下李笑来,要表达当时有多震惊,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我们所认识的世界,可能只是我们自己相信的,而非它本来面貌。

    其实道家的一些书经就有这么一些概念,最近我才知道,研究这些东西的学科叫作哲学,电影《超体》你们有这么一个片段,于人类对现实错误认知解释的很到位:

    「人类认为他们是独一无二,所以关于存在的所有理论,都是基于这种独特性的,一是它们的测量单位,但并非如此,至今实施的所有社会体系都只是初步蓝图,一加一等于二,我们学的是这样,但一加一从来不等于二,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数字,没有字母,我们将自己的存在编码至人类的框架中,以便我们理解,我们创造出度量衡,以便忘却这是无法测量的。」

    这,就如同作者把时间比作每天银行自动送你24小时,这这想法很不错,一下子就让人感觉赚了,这就是认知决定理解的可怕之处。仔细思考一下,李笑来的书的特色就是能够把那些不太容易理解的原理或道理解释得通俗易懂。

    但重要的是,时间并不会因为你对它理解改变而改变,时间的本来面貌是什么,它就是什么,只是人类无法测量,无法理解。渺小的人类啊,除了遵循它以外没有任何出路。

    不过,认清现实并不意味着,就是向现实妥协,要不人类的科技也不会发展至今,你有一生的时间可以无限趋近真理,高兴吧。

    不过要小心的是,如果你把书里面的观点捧为瑰宝,那你就陷入别人的框架之中,而看不清楚现实。

    我个人的反思

    • 写文章一定要养成引述论据的习惯。
    • 人要学会谦虚,这是一种可以解决很多问题的思维工具。
    • 不是不需要方法,而是这个「方法」就是「找到解决问题的主要矛盾」。

    涉及学科(交叉学科学习)

    • 认知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 进化心理学
    • 统计学
    • 概率学
    • 经济学
    • 哲学

    涉及书籍(自行分辨阅读价值,排名不分先后)

    省略掉一些豆瓣查找不到的。

    • 《生命不可承受之轻》
    • 《奇特的一生》
    • 《赛瓦斯托波尔纪事情》
    • 《吸血鬼》
    • 《前言》
    • 《基督山伯爵》
    • 《肖申克的救赎》
    • 《运气并非偶然》
    • 《西游记》《红楼梦》
    • 《物种起源》
    • 《问题》亚里士多德
    • 《少有人走的路》
    • 《引爆点》
    • 《都是基因惹的祸》
    • 《女心理师》

    提炼观点(提炼了大致八九十把,你可以看看这本书大致都在讲什么。)

    不得不说,李笑来扩写一定非常牛逼。知识更重客观,而观点则重主观。这本书就就说了,个例的局限性,知识没有完整的体系和考证,一来不一定准确,二来没有联系的知识点你很难联系起来进行记忆,难以实践。类似这种观点的菜单式清单没有多大用处,你自己思考一下就能够明白,语言文字承载的信息实在有限,若想好好理解一个概念或者思想,还是从这份清单去搜寻相关学科知识,老老实实自己做菜吧。

    1. 困境源于对现实的错误认知。
      1. 人们总是搞错顺序,并对错误毫不知晓。
      2. 语言的局限性:信息缺失。
      3. 现实与经验相悖。
    2. 无法改变环境的时候,就改变自己。
    3. 懒惰的根源是思维方式的不同。
    4. 熟能生巧。
    5. 学会控制情绪。
    6. 批判性思维和思考。
    7. 多读书,多学习,多思考。(注意,读书并不一定就是学习)
    8. 不感兴趣是因为做不好。心理学上有个专门的概念,把这种做法称为“Rationalization”。
    9. 有些哪怕是常识的东西也需要亲身经历过后才能体会。
    10. 学会做笔记,学会记录时间。
    11. 你并不孤独。
    12. 延迟满足感。
    13. 前瞻性,学会定制计划,为未来做准备。
    14. 学会科学思维。正态分布曲线。
    15. 解决问题要找主要矛盾。
    16. 学会倾听。
    17. 你觉得“幸运”的时候,是因为你的欲望得到满足;你觉得“不幸”的时候,是因为你的欲望落空。
    18. 浪费时间、虚度年华的人,有个共同的特征——他们拼命想控制自己完全不能控制的,却在自己真正能掌控的地方彻底失控。
    19. 事实上,就好像没有任何机器可以一直用100%的功率运转一样,没有任何人可以100%有效率。
    20. 凡是值得做的事情,都值得慢慢做——做很久很久
    21. 提高自学能力(阅读>筛选>理解>实践>重复练习+复习>教是最好的学习方法。):自学能力的基础技能是阅读理解能力,首先,阅读是能够识别文字的人接收信息的过程,所以,在此之前就要有一个甄别所输入的信息是否可靠、有效的过程,输入之后,信息要经过大脑处理:需要记忆的,就要记住,并且还要依靠反复才能真正记住,检索能力是建立在相当熟练的阅读能力之上的能力,写作能力在自学能力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22. 耐心不是凭空来的,是需要了解和支撑的。
    23. 所谓坚持不懈,其本质是时间的投入。
    24. 获得知识的基本途径:所有的人获取知识的最为基础的手段就是“体验”。所谓“体验”,通俗地说就是来自我们五官的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比“体验”再高级一点的获取知识的手段,就是“试错”(Trial and Error)。这就是试错,试过之后,知道错了,然后就不再犯错了。当然,也许在试过之后,发现不仅没错,还很正确,那么就多了一项新的知识。在“试错”这个手段的基础上,另外一个“聪明”一点的,也重要得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是“观察”。然而,“体验”、“试错”和“观察”,都是存在局限的。于是,“阅读”就成了获取知识的更加重要的手段,当然也是相对更加需要心智能力的手段。

    觉得书很好想要反驳的

    米糊和米饭哪个更好这是因人而异的,各取所需,各自判断,但是如果一定要把自己的认知强加在他人身上,让别人和你的观点保持一致,那就有点可恶了,没有人一定要和你有相同的理解,你还是先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吧。最后提醒一下,心理学对于心智的研究还处在探索阶段,本书关于心智的阐述不要太当真。李笑来在书里面也说了,太当真的话,万一要是错了,那是你自己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把时间当做朋友》丨知识点太零散了,那就整理一份学习清单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xwvk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