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留学

作者: 游荔生 | 来源:发表于2023-06-27 08:50 被阅读0次

    琉球留学

    中华文化与儒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有魅力。经穷六籍开来学,道继诸儒集大成。明清时期,琉球就被多彩绚烂的中华文化所吸引,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认同。何言汉朴学,正似琉球官。琉球国,对于华夏文明的认同的主要途径,是中琉双方人员的交流,以及琉球国人发自内心的倾慕与学习。琉球与中国最早的接触始于隋朝时期,羽骑尉朱宽入海访求异俗,遂至“琉球”。

    此后历经唐宋,中琉双方有往来,但交流不多。至明洪武年间,太祖令人招抚,中山王察度“遣弟泰期等随载入朝,贡方物”,不久,山南王、山北王也相继入贡,同明朝形成朝贡关系。拭目向儒移美俗,虚怀稽古琉球王。永乐十三年(1415年)双方关系进一步发展,册封关系确定,往来愈加频繁。近岁多儒学,仁风似有初。琉球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发自内心的倾慕与学习,也逐渐形成。

    琉球王国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随着中琉双方关系不断发展和交往日益频繁而形成。中华文化以及儒学在琉球的传播,大致可分为留学生的学习与传播、来华使团的学习与传播、册封使团的推动、在琉华人的贡献等途径。好是琉球争就学,不辞千里过江海。 在不断的共同努力下,琉球对中华文化以及无与伦比的儒学得以广泛接触,由了解到认可,最后变成仰慕和吸取。

    自明朝起,琉球与中国开始了密切的政治、经济交流,虽然琉球最初和中国交往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经济上的利益和政治上的统一,但随着留学生的派遣,接受文化程度的加深,他们本人思想发生了极大转变,开始认可中华文化,并成为中华文化在琉球的传播者。何人欲课三冬学,向此潜心事素王。琉球中华文化的认同,与琉球派往中国的留学生密不可分。

    琉球留学生有两类,一类称为“官生”,由琉球国派遣,至国子监读书,中国政府承担其学习、生活等一切费用,琉球官生学习“四书”、“五经”等儒学经典,同时传授《性理大全》、《战国策》及御制大诰、律令、书、数等。清袭明代旧制,对于琉球官生“以讲读经史为主,其余余力者,愿学诗古文者,各就其资性所近,指授所读书,时为讲解,毋得旷业”。

    另一类称为“勤学”,是自费的留学生。他们大多在福州求学拜师,但并不进入当地的教育机关。与官生相比,学习内容更加广泛。酷爱新诗成异遇,每于广坐语诸儒。“勤学”同官生一样读书习礼,如《学官话全译》书中,写道琉球某位勤学,打算去书店购买《四书体注》、《易经注》、《礼记白文》、《春秋胡传》以及《唐诗》等儒家经典著作的事例。

    留学生中,最先派遣的是官生。明洪武年间,琉球中山王察度认识到,儒学好,人才培养对增强国家力有重要作用,遂请求“遣从子多人入监读书”,同年,山南王承察度亦“遣从子多人入监读书”。琉球派遣官生来华学习自此开始,但时断时续,未成定例,中断时间最长的一次始于明万历八年(1580年),琉球国内由于战乱,动荡不已,直至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长达一百多年未派遣官生。因此,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来华的官生,是清朝时期琉球来华的首批。

    康熙二十三年,康熙皇帝派遣汪辑、林麟焻前往册封琉球国王,事竣归国之际,中山王尚贞亲自谒馆,面求使者代为转奏祈许子弟入学之事,使者既还,上奏此事,经皇帝批准,礼部办理,国王尚贞便“遣官生入监读书”。放谈可讲平生学,新传行观尽获麟。此后,册封使代为请奏官生来华之法,一直沿用。释律周儒礼,严持用戒身。琉球官生遵守儒家礼仪:每日早起,先沐浴,整理好衣冠,谒学堂听讲,进出恭敬,举止端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琉球留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yag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