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在“学会参与”中学会学习——读《学会参与 走向未来》有感

在“学会参与”中学会学习——读《学会参与 走向未来》有感

作者: 晴天小小猪 | 来源:发表于2018-06-20 04:05 被阅读0次
    又是一年毕业季

    “学会学习”是一个世界性的命题,是未来社会对人类的呼唤。这里的“学会学习”比单纯的学习知识和技能有着更加丰富的内涵,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读、写、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喜欢学习,有较高品质的思维能力以及正确的学习习惯与方法。因此,除了认知技能领域外,它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价值取向、能力、方法、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发展。而这些方面的发展,只有在学习者的亲身参与中进行才会有效。可见,没有学习者的参与,“学会学习”将是一句空话。

    《学会参与,走向未来》一书总结了上海市万航渡路小学1992年至今历时8年的整体改革课题“学会参与”研究的结果,读后很受启发。该课题以培养具有主体精神的新人为根本目标,将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作为两大基础目标,让小学生在学会参与中学会做学习的小主人,做活动的小主人,做集体的小主人,做生活的小主人,做社会的小主人,并将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学会服务、学会自我评价作为具体的操作目标,把“在学习中学会参与、在参与中学会学习”作为“学会参与”教育的首要内容加以研究。现就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谈谈在“学会参与中学会学习”的一点心得。

    1、 注重情境创设,唤起学生的参与欲望。

    学生往往是在自己学习理解的基础上来审视教材的,对于作者刻意追求的意境,往往不能深入理解或难以一下接受,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唤起学生的参与欲望。

    如我在教学一年级的《爸爸回来了》这一课课文,一上课就请小朋友观看根据课文内容拍摄的一段录像,让学生在轻松欢快的音乐声中,观看三位小朋友在各自爸爸回来时的不同表现,然后说说从录像中看到了什么。这样从观看录像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参与兴趣并促使学生在后面的学文时把课文内容与开课时看到的录像场面联系起来,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我还认为,创设情境能调动学生眼、耳、口、手多种感官的协调运作,特别是能使语言文字变成鲜明形象映在脑海中,成为“有生命的实体”,对培养学生语言的形象感受也是很有帮助的。因此可见,创设情境确实是一种不错的方法或手段。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就会有那种参与的欲望,参与的次数越多,学习的兴趣就会越浓,就会更乐于参与。

    2、 运用“先放后扶”,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

    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参与能力主要表现在运用学法的能力和思考能力上。以往,我们在备课、上课时常常注意“先扶后放,循序渐进”,“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的现象很普遍,而如今要加强开放性教学则必须彻底改变这种现状,只有运用“先放后扶”的方法,才能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那如何运用好“先放后扶”的方法呢?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以下两点:

    (1)大胆地“放”

    “放”就是充分给学生以自主权,最大限度地在时间上、空间上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机会。如课前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预习,摸索方法;课堂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去品、去说。在“放”中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为主体”真正得到落实。

    (2)精巧地“扶”

    “扶”就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放”之后的“扶”才是有针对性的,才是学生所需要的。“扶”要扶得精巧,要扶在学生的疑处,难点处,扶有困难的学生。“扶”不但要帮助学生弄懂“是什么”,还要引导学生知道“为什么是这样”,更重要的是点拨学生弄清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举一反三,活学活用,才能让学生学会,会学。

    明白了这两点后,我们还必须做到在备课时要研究学生的学法,在研究学法的基础上设计教法,在上课时变先教为先学,变教路为学路,变提问为质疑。这样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使学生在“学会参与”中学会学习。

                  叶迎春 写于2000年6月

    二十年前的摘录本第一页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在“学会参与”中学会学习——读《学会参与 走向未来》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yct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