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少儿图书馆小种子流动阅读志愿服务研学活动进行中······在沙洲岛上有一个“长江.天兴洲.武汉珍稀物种保护宣传中心”,再次上岛对这个江心沙洲有了不一样的感觉。
WHAT?湿地里最常见的植物——大家异口同声喊出的“芦苇”竟然不是芦苇,而是“荻”!我被狠狠的科普了。
自然导师的培训课上,老师要求我们为自己写下一个自然名,当所有学员写下动物、植物名的时候,我的脑海里出现的是芦花翻飞的的场景,于是想到诗经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毫不犹豫的在姓名牌上写下了“蒹葭”。
今日有幸聆听了刘从康老师关于湿地植物的科普,才意识到原来我被这种叫“荻”的湿地植物骗了很多年,湿地里边最主要的植物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芦苇,虽叫芦苇,但又不仅是芦苇,其实我们通常见到的是两种植物,一种叫做芦苇,一种叫做荻,眼前就是大片的荻。
传说中的荻其实芦苇和荻看起来很像一家的,想起小时候会在河塘边摘了芦花,摔打过后扎成掸尘,隔壁小脚老太太扎扫把、扎掸尘又紧又匀。
适不适用的没有深究,只是会记得被大人家法伺候的时候,皮肉之苦总好过鸡毛掸子,摔打下来的芦花会被妈妈收集起来填充枕芯,这在枕着旧棉袄当枕头的小伙伴眼里显得非常高级,现在看来应该也是荻。
辨别芦苇和芦荻其实很容易分辨,首先不要着急看它的花穗,看!叶!子!叶子中间有一条白的,通过触觉感受摸一摸,我们会发现叶子的表面上是平的,下边都是凸起来的,这个是它的叶脉叫中脉。
荻叶就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中脉,芦苇的叶子会比荻叶稍微宽一点,平平的,但这个不是主要的,芦苇的叶子没有明显的中脉,就是一片绿色,这就是我们说的从叶子上分辨。
另一个方面我们看到的花絮叫芦花、荻花或者芦苇花,准确的说已经不是花了,毛茸茸的、银白色的花絮里藏着的是它的宝宝—种子。《梦溪笔谈》中有描述,荻花总状花絮比较整齐像个拂尘,而芦苇花很大一团,像个大狐狸尾巴,而且也不是银白色,却是是黄褐色。
我才是芦花随风摇曳的样子总是给人一种随性而惬意。禾本科的很多植物都会有这样的毛茸茸的毛。
曾经只是看到了上半句诗里芦苇密密又苍苍晶莹露水结成霜的场景,恰恰忽略了“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求而不得的惆怅。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指的就是这两种植物,蒹即荻,葭就是芦苇。
长江洲滩形成主要植物群落,除了荻和芦苇以外,还有我们熟悉的蒿,老师带我们看的是蒌蒿,这可是长江中下游洲滩湿地的代表性植物。
苏轼在《春江晚景》中云“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既有蒌蒿又有芦苇的幼芽。今天再读《苏东坡传》真的就明白了说东坡居士是美食家真的不是虚的,大诗人在诗中早有记载。藜蒿炒腊肉毕竟是我们熟悉的。
今天刘老师带我们邂逅的植物还有很多,比如蓼子草、入侵植物小蓬草、爬藤葎草、苍耳、青葙、保护植物爬藤大豆······这些形成了植物的多样性。
清葙(鸡冠花)沿途返回时,我们的手上多了些战利品,路边拔扯的节节草,只是儿时田间地头的消遣,拉开一节节的节节草,把它夹在眉毛上或者额前的刘海上,和小伙伴们比长短,谁结的更长谁就是大家推崇的“绿眉大侠”。不当绿眉大侠很多年后,而今知道它是没有花叶的蕨类。
附着在毛衣上的苍耳,会跟着我们浪迹天涯、四海为家。曾经,村里的老人家用它烧了大锅的水治好了皮痒痒的熊孩子,直到我在《本草纲目》里看到了苍耳子,才理解了它的满身带刺也是一种骄傲!
意外遇到了年少时和年老时的益母草,不得不说是一种惊喜,一个季节可以观其一生,一处是泛着油绿的丛生状,而另一处则是枯枝干花,老师给我们做了对比方才凑上前去细细鉴定观察,原来它也有独特的方形花杆。植物的多样性也好、代表性也罢,所有的这些都是源于湿地。
有着方形花杆益母草第一次明白在武汉除了如沉湖湿地、东湖湿地外,今天所在的天兴洲也是我们所说的湿地,只是这是淡水的湖泊、河流湿地。长江是一个大河,江心的天兴洲是沙洲,所以江滩我们又叫做洲滩湿地
我们所处长江中游,在长江的上游,河流的地形叫高山峡谷,长江有名的高山峡谷就叫长江三峡,江河下游的典型的湿地形态叫三角洲。长江往下游,像上海它就是一个建立在三角洲上的。刘老师告诉我们特别类型的湿地如高山草甸、高纬度地区的泥炭沼泽都是湿地。
今天总算是把骗了我多年的荻和芦苇给弄明白了!湿地--地球之肾,保护湿地,保护天兴洲,我们在行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