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一生其实可以活很多辈子的。因为七年,就是一辈子。---李笑来
昨天是2018年3月18日,农历二月初二。在民间一直有以龙自喻、独占鳌头之意,据说当天理发会让人鸿运当头,一年都有好精神!
老北京还讲究吃带“龙”字的食物,比如“龙耳朵”(水饺),“龙子”(米饭),“龙须”(面条)。正所谓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
恰好我的头发已经有一个多月没有理了,很长了也是时候剪一下了。于是,早上吃完早餐便在微信上联系理发师。他说,过来吧,没什么人呢。
母亲骑着电动车送我过去,到了的时候,理发屋里有好几个人,大家应该都是在排队。其实这是一间两室一厅的房子,理发屋原本是这间房子的厨房,后来被改成了现在这样。
床上坐着一位女士,玩着手机放着彩铃,后来才知道是理发师的女朋友。她旁边坐着一位母亲,旁边是十多岁的小男孩,他剪完之后就是我了。
小男孩前面那位是一位大叔,好像在焗油染发。我想,应该是把白头发染黑。当他中场休息换小男生理的时候,他正好就坐在我旁边。
那会,我觉得这样漫长的等待也不是一回事儿。于是,我带上了耳机,打开了听力App,听起了新概念英语。我一边听,一边小声跟读。
此刻,屋内飘荡理发师女友的彩铃声、大叔和那位母亲的寒暄声、剃头的推子声,还有我小声朗读的英语声,交织在一起,其乐也融融。
刚开始的时候,我环顾了一下四周,听读的中途发现大叔和那位母亲好像都用异样的眼光看了我两眼。但,我还是依旧继续读,边读边等待。
当时那个场景下,我想起曾听一个姐姐说,她曾年三十,在年夜饭的餐桌上背英语单词的故事。那一刻,我用她的故事鼓励自己。
读了一会轮到我理了,剪着剪着理发师告诉我,再过几天就不干了。我说,啊!为什么啊?他说,干不下去了,没有生意,每天就几个人,赚那么几十块钱,还不够交房租的!
我说,要是去年你从那个城中村转移的时候,把自己的微信号、联系电话以及最新的这个店址贴在老店窗户上就好了。因为我知道他的老顾客特多,都是和我一样剪了很多年的人。
2010年我毕业,回家后辗转去深圳。2011年元旦回到北京,继续入住之前那个,有32张上下铺床位的房子。
从那时开始,我每月一次的理发基本都在他那里,除非偶尔他不在或者过年我回家乡剪。由于早就习惯了他,所以最近这几年过年回家前,都会去找他帮我理。
从2011年开始,我就一直都在他那里理发。从当初的10块,到今天的20块。八年过去了,就涨了一次价。
那会我住的小区离他很近,一公里左右。理发店当时开在城中村里,是一个破旧简陋的小屋子,时常站着一个光头小胖子,还有小肚子的理发师,桌上放着一台黑色笔记本电脑。
2014年,我离开那个小区,现在距离他有好几公里的路程。但,我还是坚持每次走上几公里去找他。即便周边有很多的知名连锁品牌店,但早已习惯了那个小胖子哥给我理。
去年年初的时候,他就说村里要拆迁,理发店也不让干了。当时,我就有一些许的失落感,那一次以为是最后一次在他那理发了。
那天理发的过程中,我们互相感慨,时间过得很快,一晃七八年就这样过去了。那一次回来,我在朋友圈发了一点文字以示纪念。
image当时听闻村子要拆掉理发屋,原本他打算去燕郊的某小区再开一个,可是那里也不让干,于是他辗转最后又回到北京现在的这个小区。
那会还小庆幸他又回来了,因为我又有地方可以理发了,不用纠结我到底该去哪里剪头发。可半个月后,估计又要迷茫了。
去年年底的时候他告诉我,过年不回家了。因为女朋友在饭店上班没有假期,所以打算陪女朋友在北京过年。
母亲在回来的路上跟我讲,看到他女朋友好像也在学习盘发的相关知识。我们想,这回女朋友应该会和他一起去无锡工作。
这回有女友相伴,接下来的路,他应该就不会那么孤单了。也祝他在那座城市,一切都好。
昨天离开时我说,“哥,你走的时候我再来你这理一次发吧”。他说,“好的,到时候微信上联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