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贫穷的本质》

作者: 逆火而行 | 来源:发表于2020-02-11 13:52 被阅读0次

    作者在书中阐述的几个观点颠覆我以前的认知:

    1、穷人多生孩子。(在常人看来反理性甚至是愚昧的象征)

    世人多会偏见的认为,在温饱线上挣扎的人就知道多生孩子,越穷越生。其实穷人和富人的在智力水平上没有多大差距,很多时候做出的不是应该不应该的决策,而且不得不的生存策略。因为在贫穷的地方生活的人对未来没有国家社会层面的生活保障,且孩子的存活率低,所以是一个不得不的策略次优原则。

    2、为什么穷人会借高利贷,(在常人看来反理性)

    其实和现在国家扶持小微企业(包括农村合作组织)一样,不是国家层面倡导,银行是很难推进的(冒着极大风险),因为穷人和这些小微企业组织一样,在现代金融面前,你的偿债能力很低,抗风险能力极低,且没有可固定保存的担保(农村土地应该不可抵押贷款),银行从理性思维考虑贷款风险是不愿贷给这样的个人和组织,所以就催生了大量的地下钱庄,穷人面对的也是不得不的困境选择,而不是非理性选择,因为现代社会的大门对他不开放。

    题外话(现在银行金融业推动的扶持小微企业政策其实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一个国家的创新必须依靠众人之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公司船大难调头,小微企业船小好调头,从投入和风险角度考虑,小企业的试错成本相对来说低,一旦有市场前景,就可获得资本市场的追逐迅速扩大,如果小微企业死在注册后的晚上,连错都没试岂不是在制度层面就扼杀掉了)

    3、穷人多不重视教育,口头上是负担不起,越穷越想早参加工作,(在常人看来反理性)

    通常我们认为通过教育可以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其实教育能起的作用是阻断贫穷的代际传递,穷人之所以相对较少的投资教育,是因为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投入,而回报确是模糊的。在眼前和长远之间,穷人多选择眼前,而过了温饱线的人多会选择长远,因为至少在生存上他不面临困境,说穷人只顾眼前非理性其实是他们不得不的是非选择,而不是应该不应该的理性选择。早参加劳动或工作在眼前看可以为家庭提供更多的劳动力换取更多的食物,在我们的父辈中就有很多为了有兄弟姐妹能上大学而牺牲掉自己上学机会的例子。

    4、穷人很穷,但获得意外收入或政府补贴后不是会先买食物改善眼前生活(而是购买精神产品)

    想起我生活的农村,就有一些生活比较拮据的人,在农闲时间不是去打零工增加收入,而是聚众闲聊打扑克,用书中作者的观点说就是,他们只是为无望贫乏的生活增加一点儿精神抚慰罢了。

    鲁迅说:我们这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向来看客多,凡事都要围观一下,我猜测背后深层次原因应该就是作者说的,贫困生活无望且贫乏,日复一日,总要靠一些新鲜事来寻求刺激和安慰。

    5、穷人做出决策的生理学依据(压力和皮质醇激素水平有关,而皮质醇水平影响认知功能的某些区域)

    老外做研究总是这么刨根究底,穷人在长期的生存压力下,皮质醇激素水平高,会影响认知决策,我们中华文明发祥繁衍的这块土地千百年来面临自然环境的困境,自然也就孕育出与之相对应的生存哲学。

    6、穷人对待健康的态度,小病不治大病借钱治(在常人看来反理性)

    都讲中国是抗生素的使用大国,其实在世界各地的贫困角落抗生素使用特别普遍,不愿意花钱体检(不查癌症还能多活几年,查出来了也就活不长了),输液见效比吃口服药快,药效非常明显,医生水平高,等等这样的认知偏见。

    小病如果花更多的时间和金钱预防,在穷人看来是不理智的,平时多注意健康和生活习惯,这在贫穷落后的地方是很难做到的,监管力量的薄弱导致质次价廉的大量食品和日用品进入农村市场。

    等到健康恶化,到医院检查多数时候是晚期,一般家庭都会拼尽全力的借钱去医治,甚至有些晚期病症做了昂贵的手术也只能延长几个月的生命。常人看来这是非理性的,在穷人的认知里,不救就直接宣告家庭的破产。

    7、穷人对待疫苗和保险的态度,能不则不(在常人看来反理性)

    疫苗和保险都是基于统计概率而来的理性,穷人更多的选择是确定无疑的事情。

    总结:

    其实,我们的所谓理性是建立在概率论和统计学基础上,而这些理论指向的是大概率和有可能,穷人面对众多抉择里,首先要解决的是,做了就能见效和改善的问题,对于大概率和有可能的理性选择来说是第二位的。

    我们在做选择的时候何尝不是存在着众多的非理性(靠习惯和经验),存在着众多的认知偏见,扶贫攻坚中我们更多应该深入做的是推动指导贫困地区自己想要怎样发展,而不是指导者想要贫困地区如何如何发展,这样才能有内生动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贫穷的本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yhxf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