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见

作者: 张东本人 | 来源:发表于2018-05-14 12:42 被阅读0次

          一

        那天,外出办事,不经意间错过了饭点。饥肠如火,恰好瞅见街边的一间小馆还在营业。店子是真小,尺寸之地,三两张油渍斑驳的桌子,一张操作台摆着几盆蔫头耷脑的凉菜。老板有些年纪了,敦实的样貌,浅浅的微笑,开口是满腔的晋南口音。

        菜谱拿在手里滑腻腻的,说实话,要不是饿狠了,我绝对掉头而去。随手一指,点了份蛋炒面。

        半支烟的功夫,面来了,操起筷子一挑,我楞了一下。我们这个地方蛋炒面,多为鸡蛋,茴子白丝打底,很少有用鸡蛋配豆芽炒的。这是我家乡的味道。这是我多年没有吃过的味道。这个多年,确实是很多年了。

        那时节,我在临汾二中补习,校园荒芜,教室是一间间平房,宿舍是一条条大通铺,食物是一桶桶清汤寡水的大锅饭。

        最奢侈的事,就是跑到校门口,一个夫妻店,要一碗蛋炒面,一星半点的鸡蛋大把的豆芽,就这样也是甘之如饴。也只能偶尔为之。

        我好像就是在校门口的饭馆认识的吉晋河。

        现在的孩子们不会理解我们那个年代对文学的热爱。不会知道,说什么叫文字改变命运。

        吉晋河的模样我依稀记得,黑黄的面皮,笑起来脸上有这个年纪不该有的褶皱。每天,都会在校传达室收到大把的信件,时不时还有稿费寄来。

        每次,他出现在小馆,头总是昂着高高地,脸上浮着志得意满的笑容,说话也是高腔大声。

        他确实有骄傲的资本。吉晋河写作很勤奋,日日不辍,以今天的视角来看,不过是些鸡汤文字。但在八零年代,他的文字让很多学子,读出了青春的青涩,青春的懵懂。

      但是,那些热心读者绝对想不到那些纯美的文字,居然出自一个乡村少年之手。吉晋河让我知道,文字真的是一个世界。

        再长的回忆,也长不过一碗面。很快我吃的精光。老板看我吃的酣畅,说,味道还行?  我说,好吃!真好吃。

        再次回到阳光灿烂的大街,再次行走在匆匆而过的路人中,突然觉得吃饱的感觉真安逸。

      二

        有一年,省领导要求媒体写写山西历史上有过贡献的老人。

          我负责写老林业厅长刘清泉,接到任务的时候,我心里有点发愁。年代久远,又是一段我完全陌生的历史,何处落墨?让我破费思量。

        按照约定的时间,那天我骑着单车来到林业厅大院,远远地就看到一位老人,站在宿舍院边向我眺望。他就是刘清泉——刘老。

        刘老笑呵呵的伸出手,说,辛苦了记者同志......瞬间,我有点手足无措。毕竟,这是一位年高德勋的老领导,如此谦和,让我立马不会了。

        刘老当年住的是个平房小院,院里绿植很遍布,遮阳。所以屋里有点暗。房间不大,几个款式陈旧的沙发,一张床将屋子撑的满满的。沙发扶手上搭着的是洗得掉色的沙发巾,待客的茶杯是那种印花的玻璃杯,茶是花茶,一切都很简单,很素净。

        为了接受采访,方便我了解过去,刘老把资料厚厚地摆在茶几上。带着老花镜,一页页打开、讲述着,于是,那个下午,我们隔着时光,翻着泛黄的资料,回忆着,感叹着,我们一老一小聊到炊烟四起。

        见到刘老,我才知道,山西的绿色始从何处!我很真诚的说,刘老您真伟大。老人闻听此言很严肃地说,不是这样的孩子。他说,有一年,他们这些老人,受邀参观万家寨引黄枢纽竣工典礼,周围一片对时任领导的赞誉,唯独他们几个老人高呼:人民万岁!人民伟大。

        刘老说,他们这一代人,从来都是坚持,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离开老百姓我们算啥?

        后来,我写了一篇《绿树绕清泉》的人物侧击,记忆了刘老,记忆了那些应该为后人记得的历史。

        这事过了一年多,我都差不多快忘了。一天报社的门房师傅喊我,说有两个老人来报社送给我一本书。我有点莫名其妙。把书接过来,打开一看,是刘老的文集。想不到老人还记得我,还在文集中对我的文字多有溢美之词。

        一念至此,我脑中总会浮现出一幅画面,两位耄耋之年的老人,相扶相携,只是为了一份记得一份感谢。或许  我见过太多这样的老派的老人,我慢慢地也习惯了记得每一个好,尊重每一次过往。

        当时政记者的好处之一,是可以近距离观察到很多官场生态的细微。

        有一次,参加农业方面的一个协调会,部门领导资格很老,分管省长很年轻,说着说着,话语了有了争执,有些话,我们旁听的记者都觉得挂不住。但这位省长始终面色不改,后来是秘书长居中调和了一下。我们都以为这个敢犯颜的领导会被批评。结果,啥也没发生,会议开的很祥和。

        后来,这个省长仕途一直平顺,最后在某大部委荣退。

        容的下,才做的大。做官,千年的衙门,流水的人。格局,胸怀,见识,有些时候比才干更重要。

      清末重臣左宗棠入值军机处,从慈禧到恭亲王到满朝文武,寄之以厚望。殊料此公,大言炎炎,目中无人,胸中更难容人,目中无物,最后,不间容于官场,外放两江总督终老。

        上面说的是大人物。下面说点小人物。

        有位官员,当年职务不高,处级罢了,不过岗位很要紧。有几年,不顺,实职混成虚职,人顿时矮了三分,一起出去工作的时候,看着他陪着笑脸,呵护着比他资历浅的同僚,心里不是滋味。可此人,不以为意,一直坚持着,熬着,结果提拔反而走在很多人前面。

        有时候,做人啊,就是难的时候,不要顾忌脸面,坚持坚持再坚持,用时间磨平一切。相反,官场里,不乏起个大早赶个晚集的人。起跑的时候提速很快,但是,不留神跑偏,等到回过味来,黄花菜都凉了。

        说了半天干巴的,来段柔性的。

        我的好友兼邻居,昔年是当地的文科状元,大学是名校,专业是业内一流。他是有机会留京,或者在东南沿海谋职的。

        他最终选择了回来,因为家乡有他挚爱的女人。

        我们同一年入职。我们这间报社,完全是官样文字,外面的世界再热闹,我们的风格始终不变,八股文做到极致。

        好友是真才子,再枯燥的选题,经过他的手都会推陈出新。我们在文字方面有共同的感悟。

        在他还是个普通记者的时候,同学们已经是全国媒体的骨干。假如,不回来,他一定会做的更出色,无论是职务还是业绩,早就打响了。

        我曾经问过他,为了爱情值得吗?天涯何处无芳草!事业机会是无法复制的啊。他只是笑笑,说,那个时候的我,只有选择那个时候的选择。

        是,确实是。我们所有的抉择离不开那一刻的生活。

      现在,我最不爱听的几句话是,我真瞎眼怎么会选择这样一个人? 我真傻怎会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  是吗?不是!

      当年的你当年的他,一定有足够的好,让双方倾注一切,当年的你当年的他,眼里只有彼此,再活一次,选择也不会变。我们只是无奈时间的消磨,无奈对生活的洞察。

        不言悔!勿言悔!岁月是条单行道,生活没有橡皮擦,所有的存在都是我们一路走来的支点。以今视昨,日子没法过。

        所见之中有所识,所识之后有所思。才是对自己最大的负责。

       

       

     

    *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所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yid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