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09
人生是怎么一回事?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从生到死,我们对未来未知的,除了来自长辈的经验,还有书本的知识(也是作者的经历吧)前人的故事,还有的就是自己有限的人生中的所有经历事情沉淀下来的一点感悟,由此去揣测自己的未来。 所以,我们所确定知道的一些人生体悟,有些已经发生了不可更改,有些未知的是否会 真的象自己所想象的那样美好发生呢? 有时,你真的会发现如何努力都改变不了多少。 SO, 有没有“命运”这一说呢? 为什么有的人可以含着金钥匙出生,有的人则一生都在追求人家生来就拥有的一些东西呢? 这背后的原因,假如有原因,是什么呢?
思考,才是学习佛法的开始。
要学佛吗? 我不想出家,要学佛吗?
朋友, 您想多了, 学佛,不是要你出家,你命中没有出家的缘份,想出家也是不能够的。
佛教的智慧是对人生的总结,对人生要总结就需要对命运有一份深深的观察。三千大千世界,每个人都是一个世界。须弥。
人生也有真相!真相是什么, 真相是人的命运飘忽不定,不可掌控。 你所看到的想到的未必是真实的。 不要认为世界是我的, 而是要谦 BEI把自 己当成世界的一个尘埃。
出家,是一种更深的专业修行吧。凡夫依旧是在大千世界里打转。
比如最近恒大许家印,当年人人羡慕,如今恒大的爆雷让许多人恨得牙痒。 人还是那个人, 只是他的生命真相他对命运的思考追求,以致于到了这样 的结局,是不是他想要的,我们不是他,我们也不可能做结论。
比如马云,从神坛到跌落,中间许多的不可把控,依旧是不可为外人所道的。
他们可能认为挣钱就行了。 依着金钱,可以有许多的享受。这过程中伤害了什么,造了什么业,他们已经顾及不到了, 对人生的思考可能就落 在钱上。
佛法说:我们身心从出生以来就不圆满。 WHY?
这就涉及一个有关于前世今生的话题,涉及轮回。 个人认为,这是我们要修习HY的最根本的原因。 假如生命只是这一期肉身的生死旅程, 那我们当然要尽情享受,追求金钱、物质、美食、享受,让这一期的生命绽放。
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生命真的只有这几十年吗? 凡事经不起“认真”二字。只是对于每一个生命个体来讲,一旦等到生命真的到了这期肉身衰败的那一时刻, 已经无力回天了,事情都成定局了。 象前面所说,对生命,就要多思考前人的经历,佛法的总结。
我们都活在自 己的想象中,其中大部分是叫“妄想", 这一点我也没有资格多深入探讨。
老父在80多岁时,突发脑出血,抢救,昏迷,清醒,中间的过程就不细说了, 他回家后,家里请了一副观间菩萨的画像,老父说看到了红光轮照耀,也还记得昏迷时,在一个桥底,看了许多奇奇怪怪的人,也看到去世的亲人。 我很难想象那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就似乎一下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吧,
这一点,也是要学习生命真相的缘起。不要糊涂活在当下,要清醒认知终点。
自叹一下:世人往往贪恋那一些色想受啊。 难免俗气。
所以,要修行。为什么?
不要误会, 修行,不是要你断发为僧,削发为尼,青灯古佛伴一生。不要误会。
肉身终归是会老去,会成败住空的, 这是规律,目前还没有例外哈。那前面探讨的生命有多层次有更高的认知。只在于心, 只在于灵。精神。在于“一念心”, 在心性。
在很多心灵鸡汤文中, 我们都会看到许多的人间故事。 总结一下,不外乎以下几类吧:
生老病死, 几乎每时每刻都在上演。
求不得。 想钱没钱,想权没权,想控制孩子,孩子不听话,想控制老公,老公出轨。。。。
怨憎会:我爱的人不爱我,爱我的人我不爱。我不爱的人爱着我。 总归是得不到的苦,不想看到的又不得不常相处,想想都苦哇。
还有对色、受、想、行、识的追求, 想拥有,想体验。当被这些绑架后,看到更奢侈的就想拥有,脑袋前面永远有一颗胡萝卜,根本没心思没时间去看看自己脚下到底走的是什么路?
如果可以停下来,仔细思索一下上面提到的这些,是不是会有些许的遗憾,遗憾错过的一路上的鲜花和微风。
当有了这个洞察后,就会有一种感应。 生活中,引起苦的事情不一样,但是苦的感受是一样的。 你的爱情得不到苦,和你羡慕的人商业崩了的苦,感受是相同的。
所谓:人的悲喜并不相通。 感受相通的。
佛法讲生命的真相,为何难入心?因为我们太多在事情里迷路。没有向上倒腾去理的层面往下看,
向内看,向心探!
佛法也容易,一切心上求! “上善若水” 道德经的一句话,耳熟能详。 心要修得象水一样 , 很清静,很柔软不刚强。心无本体,依事而显。
我们是很难明白心的。 因为我们没有这个洞察的智慧。 智慧是可以真实客观知道事情的本质。 但是我们的心往往处在无明的状态,总是会一叶障目。
修行就是向内看,如实看到。 但我们通常只能看到事情,看到现象。 从而引发内心的感受。
当我们从外界看到、听到、分别、汇总给在大脑形成一个判读,已经经历了四个阶段的信息处理, 然后,才会有认知思维, 这才是“识” , 我们可以简单理解成一个思维一个决断。假如我们的修行向内看,向心探, 了了分明知道一步一步,你可以把脑袋起的判断分解。这是要智慧, 要有“定”的护持,定中才会生慧。
禅修,可以让心生定,定生慧。
静中得十分, 动中得一分。 动中得十分,梦中得一分,梦中得十分,生死得一分。
禅修的殊胜,在于此 。
为什么要 修HY。 HOW如何修
学习,修习,要有空杯的心态。
之所以修,正是由于有了无明,要对生命更深认识。
当你端着一个破容器, 装进什么就漏了,得不到,修不到,类似乞丐破碗,一世穷困潦倒。
拿着一个脏脏的容器,脏的力量太厚,纯净的资粮进去,也难洗涤心灵。
还有一种,拿着容易底部来学。 完了, 这就干脆不要学了,抵抗了。 毕竟生命归根是个人的。 人家要经历人生八苦,苦到家,也是选择。尊重,接受。
HY的境大, 发心大。是佛的法,佛法是讲规律讲真相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