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结束中考的第一部分,刚刚结束一个训练营的培训,最近对孩子的照顾和交流多了一些
1、与孩子的深度对话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给与他的批评大于表扬,
最近选择跟爸爸睡,一直逃避跟我睡,我昨晚特意陪了他一个晚上,然后跟他一起聊了很多
有一部分对话是这样的
你喜欢妈妈吗?
喜欢
那为什么最近不跟妈妈睡了
因为妈妈老批评我
那爸爸呢?
爸爸也批评但是比妈妈少妈妈还老发火
那你还跟妈妈睡吗?
妈妈不发火,我犯了错误,妈妈温柔的提醒我,我就跟妈妈睡
那我们来个约定吧
那如果你犯错误了,我温柔的提醒,你得改正,不然我容易控制不住发火
好的,妈妈你记住你的约定,跟妹妹一起做温柔的公主
最近他一直在躲避我,尤其是到了晚上快睡觉的时候现在小还可以躲避到爸爸的被窝去,那如果孩子大了呢,那就是在外面寻找同伴的认同,甚至离家出走。
所以我庆幸孩子小的时候暴露出任何的错误以及我们教育的不当之处,还有补救 机会,而且还能给与他更好的影响和教育,随着年龄的长大给与他的影响会越来越小。
小的时候不解决的问题当到了青春期就会全部暴露出来,不光是孩子躲避我们,还会是屏蔽我们父母的言行,所以早发现早治疗早修正
教育孩子的过程就是自我教育的过程,让自己的又重新认识自己
2、孩子的发抖
孩子在我单位,玩另一个同事在桌子上的小玩意,同事没在,我嘱咐过他们在别人不在的时候不碰别人的物品
儿子扛不住那个玩具小猫咪的诱惑所以就去摸了起来
我撇了他一眼,后来起身,起身的时候把身边的椅子也推了一下,发出了吱的声音
我看到儿子,抖了一下,然后手中的玩具立马放在了桌上,本来想轻轻走过去,把他抱过来的,没想到·········
我走过去的时候他手不知所措的放在桌面上,看着我,
宝贝,你是不是害怕了
嗯
你怕什么
我怕你批评我,打我(其实我就打过他两回)
妈妈不批评你,你知道错的地方,妈妈不批评你自己会改是吗
嗯
妈妈也打你,打人是不对的,我们要好好说
嗯
那我们接下来怎么做呢
我可以玩这个小猫咪吗
不可以的,因为张璇阿姨不在
那好吧
其实孩子意识里知道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我们只需要稍加提醒,很多时候是我太过于在乎进而做出了太多的矫正言行,本来只是轻轻点醒,稍加引导,会让他强化是非观和礼貌行为
但是如果过了过激的言行会让孩子畏惧还有会让他们那些内心愧疚担忧不再有,因为有种大人已经惩罚过我了的想法,而且也不利于强化孩子的是非观和礼貌行为。
再者,我意识到自己对他们要求真的是太苛刻了,导致孩子我只是站起来而已,他们就以为我要········
同样 事情也发生在同天晚上
由于儿子饭前吃了包子,吃饭的时候一直在骑平衡车,说自己吃饱了不要吃
我们家的规矩是过了饭点就不允许再吃饭了,孩子们是清楚的
我跟他说让他喝点汤,他没回应我一直在饶客厅、走廊骑车,
当他骑到餐厅,刚好我要起身去拿勺子
看到我站起来那一刻,他立刻把平衡车熟练的放平,走向了餐桌方向
我站在餐桌前不动看着他
然后我蹲下去抱起来他问他
你害怕了对吗?
嗯
你怕什么
我怕你打我
为什么要打你
因为我不吃饭
吃饭是你自己的事情,我为什么要打你呢
可是我不在饭点吃正餐,一会我会饿啊
嗯,那你知道的是吗?
嗯嗯
那如果不饿就喝点汤吧
嗯,他象征性的喝了一口汤
然后看我不再看他,又继续骑车去了
这又让我深深的陷入了反思中·····
让我很有感触的是还有一件
3、儿子的表扬
作为一个妈妈当受到孩子表扬的时候一是高兴,另外一个则是反省
儿子:表扬妈妈你真棒
妈:谢谢宝贝,我棒在那里呢
儿子:你今天一天都没发火,我给你画大笑脸
妈妈:是吗?那妈妈以后天天不发火你们开心吗?
儿子,女儿:开心,妈妈我爱你(这一句是儿子女儿一起说的)
这一刻我是温暖的是幸福的也是自我愧疚的
就因为我一天没发火孩子如此幸福还特意表扬作为成为的我
面对两个孩子的挑战有时候是绷不住,但是孩子心智越来越成熟,我不能简单粗暴了,虽然平日里也一直看书,读书,自我修炼,但是从孩子那里我看到了那个需要更加提高的自己
自己的一点感想:
平日了对孩子的严格要求,一直反对打击式教育,但是发现自己也时不时会用
在学校里教育孩子教育多了,因为孩子需要不断提高,需要我们大人指出做的不好的地方
表扬好的地方
通常,我们却忘记了表扬好的地方,鼓励进步的地方,直入主题去找出做的不好的地方,
所以,在教育自己孩子方面少了好多,必要的表扬和时时的鼓励和认可
再者,自己高标准严要求行为,严重影响了孩子,幼儿园老师说孩子上课不举手发言
跟平时在家里对他们过于严格有很大的关系,孩子才四岁本该更多是无所顾忌,但是现在看来,两个孩子内心已经有很多顾及这与我的严厉性的教育分不开
我想我更应该做到,严厉和鼓励并存,温和而坚定
我给自己的定位是,温和不够,坚定有余,所以我需要时时觉察自己
对自己可以有严苛的标准,但是对老人、对孩子、对老公都需要用温和、鼓励、渐进的方法。
通常的现象是一个人对自己有要求有标准的人一般做不到对别人没要求,而佛祖、圣人、贤人却可以做到这点,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说比做永远容易的多
不变的宗旨永远是,多学习、多实践、多反思 再实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