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并欣赏,网络社交无须“笑里藏刀”
近日,中青报通过对2006名受访者调查发现,仅26.5%的受访者经常使用“呵呵”“嗯”“哦”等词语或微笑、再见等表情。55.6%的受访者认为当下网络社交礼仪可以让人更轻松地表达情感,51.2%的受访者则认为这样会导致人们在网上聊天时小心翼翼,生怕被误解。
曾几何时,微笑、再见的表情还长期占据建构有效沟通的一位和二位,但今天这两个表情却让不少网民望而生“厌”,让隔着手机屏幕的双方陷入无法挽回的尴尬僵局。而“呵呵”、“嗯”“哦”也超脱于普通汉字的概念,向着更多维度的释义走去。于是处于网络时代的我们,在网络社交时,总会一失足成千古笑,落入“笑里藏刀”的窘境。
网络时代为亟待解放的社交需求敞开了大门,处于这个无边际的混杂空间内,予以交换信息的语言也需要入乡随俗,比如说日渐剑走偏锋的话风和语义,比如开启宇宙航行模式的表情包文化。后现代文化特征是社会发展的产物,虽然以传统文化的视角看待,网络语言在很大程度上解构了其原本非常理想和优美的含义,但是语言是服务于人这一本体的工具,其本质是为了更加良好有效的沟通,所以语言既可以发展为一种笑里藏刀的形式,我们也可以兵来将挡,“刀来我躲”,理解和尊重网络时代下语言的自然生长。
网络文化在将语言解构再塑的过程中,传统的二元对立局面也在慢慢消除,高雅与低俗不再兵戎相见,这是网络社会多民族无中心的结果,也是网络居民互相尊重的结果。在这次调查中,有超过一半的人认为网络社交礼仪可以让人更轻松地表达情感,这也恰恰说明了网络中的大众已经开始在网络中寻找到可适的方法,并在互相尊重各自的交流原则中逐渐摸索出一套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当代网络语法大全》。
尊重是网络社交的前提,欣赏是网络社交继续发展的动力。网络社交语言和符号反映的是人们日渐丰富的生活,在不同的时空关系中,携带不同身份背景的人群,以不同的心理和心态交流,无疑会大幅度提升社交成本。在学习每一样技能时,都言要先培养兴趣,所以出于欣赏的角度看待网络社交每一次云交流,在兴趣的基础上,获得每一次和别人得到有效沟通的成就感,对于网络一线牵的两端而言都是一次舒畅的体验,久而久之整个网络社交的生态也会变得更加健康积极。
网络语言因为其是社会发展的新生儿而备受关照,社会大众予以的尊重和欣赏并不少,但是因为普通话的普及而日渐没落的方言何尝不想得到应有的尊重和欣赏。普通话和家乡话并不是既生瑜何生亮的关系,语言生态里有现代汉语的存在也有方言的存在,既然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里,大众都可以彼此相互尊重,那么对于平平仄仄平平仄的语言为何不能予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呢?
社交时求同存异的过程,对于语言而言也是一个求同存异的过程,尊重且欣赏,力所能及时,学习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