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妈妈应该都有体会,孩子画完画,通常都会很高兴,总是拉着大人急于分享,这个时候我们做家长的应该如何反应才对孩子最有帮助?不耐烦懒得看显然是不合适的,可是胡乱赞美,孩子也完全看在眼里知道你应付他;我们知道要鼓励孩子,但鼓励也不要一味的鼓励,一味的鼓励会变成愚昧的鼓励。那么怎么看才能看出门道呢?今天小编给大家推荐的这篇文章来自许荣哲《画板上的教养课》,看看专家教我们从三个取向来欣赏,提升孩子的画工,并开发孩子的创意。
孩子画完作品,当他想拿给你看的时候,我希望大家能很高兴地接过来,认真地看,诚恳地看,哪怕只有一分钟,对孩子都是很重要的。千万不要还没看就虚伪地说:“哇!好漂亮,好棒喔!”到底漂亮在哪里?好棒在哪里?这样随便应酬式的语汇,很不适合用在教育孩子的态度上。
通常我们会以画面的表现来分成三个角度欣赏:
第一,看他的绘画态度。
第二,看他的创意。
第三,看他的技巧。
1
绘画态度孩子画得认真快乐比画得漂亮好
从画里也看得到工作态度,只要画得很完整,像不像不是问题,漂不漂亮也不是问题。只要孩子很认真、很用心在画,哪怕是涂鸦,画不画得出形像都不是问题,只要认真画都值得鼓励。
我们可以跟孩子讲:“你刚才画得很认真,我觉得你沉醉在里面好享受喔!妈妈喜欢看你画图很快乐的样子。”
用人格化的语言来赞美孩子会更贴切,更亲密。赞美尽量不去涉及画面的漂不漂亮。画面本身什么是漂亮、不漂亮,争议性很大。我们把赞美的词句转为人格化的语言,对孩子日后的发展会有更大的帮助。他可以将绘画中得到的愉快经验,延续到日后在社会上的工作、做事跟做人的态度上。
“你做得很快乐,你做得很认真,你很享受自己在工作的过程。”这是对孩子一辈子都用得到经验。你也可将这类语汇用在鼓励孩子其他的功课方面,比如检查孩子的功课只挑错字,只管写得好看不好看,而不要去留意你跟孩子之间的关系,那反而是跟孩子过不去。我曾听到一个妈妈说他孩子已经六年级了,有一天她在旁边逼孩子写功课,结果孩子反弹了就跟妈妈说:“如果妳再啰嗦,以后你老的时候我就送你去养老院。”
所以不要在形式上面跟孩子过不去。我想人跟人之间也是这样,形式有时候会让人觉得挫折,用心、用态度去分享会比较好,多鼓励孩子:“你做得很认真,要不要休息,等一下再继续做”、“你做得很快乐,我好喜欢你这样子”、“要不要我们先吃一些点心”,给孩子一个很适合的回应。我认为愉快的经验会让这个愉悦再延续;不愉快的经验会让孩子受挫,他就不想再去碰了。
2
创意表现就是跟别人不一样
创意是超脱一般的思考模式,孩子有比较独特的符号,而不是所有的孩子都用同一方法做同一件事情。这样说好了,十个孩子都做出同一样的东西,而你的孩子能做出跟他们不一样的东西,这就是属于他自己独特的地方,就叫做“原创性”。
创意当然是需要被鼓励与支持的。可是有的大人却反而去责怪孩子,你怎么做得跟别人不一样。
创造力最大的价值不在于他是否能得奖,而是这种能够为自己思考、能够突破自己的限制、能够把自己的能量充分发展的生活态度,这就是能够支持他日后在社会发展的观念。将来他做人、做事就没有什么事情可以打倒他,他已具备创造力的能量,并且勇敢去面对与执行,当挫折或难题来时他就可以去转化。有些青少年不顺心就跳楼、飙车、砍人,连一些成年夫妻吵架、男女朋友分手、跟父母要钱⋯⋯一不如意就加暴力于对方;这些都是让人家觉得很心痛的事,很不健康的社会现象。他们为什么不肯去解决问题,是真的不愿意吗?还是不会?这就跟小时候的生活教育态度有关。
孩子如果从小凡事都要听大人的,没有学会自己去解决问题的机会与习惯,连画图都不能照自己的方法,只要孩子听大人讲话,而大人都不听孩子讲话,后果将是让我们心痛的。这就是情绪的困扰,控制不住情绪的时候,包括父母也都会做出不理性的动作。这就是为什么要让孩子学画画,其最大的价值在于平常就引发他的创造力,让他对每件事情都有意愿、都有能力去把它转化。
3
技巧可透过时间与经验来累积
技巧是指在长时间中琢磨出适合自己比较能掌握到的工作态度跟方法。我强调的是适合自己,而不是拿别人的标准,让自己勉强做到别人的标准。当然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参考别人的经验,但一定要再转化成自己的才好。比方:孩子在画人、画动物都能掌握到孩子自己喜欢的对象;或者是在日常生活里做事情有负责任的习惯;或者是在创意的美劳过程中,黏、贴、剪、画他都掌握到相当确实的一种能力。这都是很容易看得见的技巧,这也是自我的肯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