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曹冰凌
再谈“子时”
大家都知道,子时为23~1点,但从易之人无非两个观点:一则认为:子时为一日之首,从23时开始,要计为下一日开始;另一则认为:0点为昼夜分界,0点之前,为本日夜子时,0点之后,为次日早子时。其争论的篇幅与实例,已不胜枚举。然而,子时之争非时辰之争,而是日期之争。日柱一旦定错,十神皆变,全局皆变,岂能断准?
不仅八字预测如此,凡是将日时做为原始信息的其它数术,都会因子时归属错误而导致预测结论不准确。
争论至今,尚未落幕。两派之间,僵持不下。行业之人,只好各持其法而行之。这种态势,更是让自学之人不知所措。
其实,唐朝数术权威人士李淳风早就明确指出:“古历分日,起于子半”(见《新唐书.历表》),即是说古代的历法,都是以晚12点(即零点)做为一日的起始。
明朝学者郎瑛(1487~1566) 更是在《七修类纂》中,维妙维肖的介绍了十二生肖的特性,其中“子虽属阳,上四刻乃昨日之阴,下四刻乃今日之阳……”等论述,生动形象的阐明了子时之半的分界线。
历代大家小家早就通查历史,众说纷纭。有大批从易人士因《神峰通考》、《渊海子平》和《三命通会》等经典命理著作中没有提倡夜子时,就坚决的否定早子夜子之说。
这些年笔者走访了很多民间地摊卦师,他们统统都是把子时视为第二日。而多数当代易学大家和文化层次较高的易界人士,却赞同早子晚子的必要性。 原来,《三命通会》的作者万育吾已在另一本著作《星学大成》里提出了夜子时之说,并被后来很多命理大家所赞同。
笔者认为,研易之人,不可死板,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而不是墨守成规,一味的盲从继承。首先要明易理,即明白宇宙万物万事的道理,要有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正知正见。任何争议,最终的真理只有一条,任何争议,都该以理为先,而不是为争论而争论,更不该以某部著作的声威而人云亦云。
下面谈谈自己的看法:八字论命,首先是排盘,若排盘错误,那论命过程皆徒劳无功。若子时归属错误,排盘难免出错。子时之争,其实并非命理学术之争,而实乃历法之道也。纵观历史,从无以23时做为昼夜分野之说,直至今日,皆是以0点做为两日分界,那我们就没有理由把23点之后当做次日去排盘。若是不讲历法,不参宇宙之理,而硬是把今天说成是明天,那未免是有点蛮不讲理了。所以夜子早子之说,体现了严格遵循历法正道,有据可循,并非臆想和捏造。而且,我在现实的论命中,每遇到夜子时的客户,大都会留意验证,特别是熟悉的夜子时之人,我会排两个盘,一个当日夜子时,一个次日早子时。而实践证明,本日夜子时所反应的实事,与其人吻合。
例如,我一朋友,按夜子时日柱为己丑,而且命局土多,若按次日早子时,日柱为庚寅,辨其性格,庚寅人大都为坚决果断、雷厉风行之人,而我这位朋友属沉默寡言、又蔫又艮之人,明显夜子时符合她,当然还有结婚年份也证实了她为夜子时无疑。还有另一农村朋友,按夜子时看,那一年发财,若按次日早子时看,那一年无财,实那年承包土地挣了不少钱。类似的例子很多很多,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再谈“子时”
历朝历代,各国诸侯,派别之对峙,究其根由,无非乃思想认知之归属相孛也。
当人类历史进入文明时期,就出现了理论批评家,其职责是以批评的形式而辨出某一领域的真谛。然而历经时代的变迁,批评与评论逐渐演变成唇枪舌剑的诋毁,甚至是谩骂与人身攻击,这是一种令人遗憾的文化形态。
当然在易界里的异议是非常之多的。这个由相同的志趣和爱好所组成的群体,本应在易海里携手开心畅游,友好的阐述各自的观点,将不同论点进行深刻剖析,力排异议。但事实却往往相反,更多的是互相讽刺挖苦,口水大战,恶性撕杀,实乃有伤易界大雅。当然,我的观点亦会有人赞同有人反对,赞同者我们一路同行,反对者我们分道扬镳而已。大而言之,愿为我国的易经事业奉一己之力,小而言之,为自己能步入易道正轨。
真心希望广大易友能以学术的角度倾心交流,深入钻研,理性分析,用自己的学识层层加以论证,使我们的易学文化愈辩愈明,更加完善,最后达到学术的共识与统一。更是呼吁国家权威机构能把易经这一国学文化提到重要日程,重视和扶持其发扬发展,从而使更多的国人了解这一文化,用易经的大智慧指导人生。
最后,让我们激情满怀,放下狭隘,友善牵手,共同去探索人生与宇宙的奥秘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