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价格歧视无处不在
对于同一件商品,不同用户的需求程度不同,支付意愿也就有所不同。如果只设定一种价格,价格过高则会导致用户流失,价格过低又会损失一些本可以收入囊中的利润。因此,聪明的商家发明了“价格歧视”。乍一听“歧视”这两个字似乎是贬义词,其实在经济学范畴里,“歧视”是一个中性词。这里的歧视指的是“差异”,并不是看低你,而是想“掏空”你。
价格歧视无处不在。比如服装反季销售,原本在冬天售价为1 000元的羽绒服,夏天只需300元就能买到;烤鸭店赠送的优惠券,下次点烤鸭可以打六折;你买房或者租房,中介告诉你这个小区商水商电。什么意思?就是说这个小区的水电按商用计价,同样的一度电、一立方米水,比民用的价格更高。
二.什么是价格歧视?
价格歧视是指针对不同的消费者或者不同的消费场景,设定不同的价格,从而攫取消费者愿意付出的最后一分钱。
三.如何运用价格歧视?
第一,划分时间。 商家可以就购买时间或者使用时间,推行不同的价格政策,从而区分不同的消费者。比如,很多电影院一直延续周二半价的传统;很多卡拉OK,只需几十元就能唱一下午;公共事业部门会根据用量将自来水和电力供应划分为高峰和低谷,并针对不同时段收取不同费用;有些发达城市会在工作日收取交通拥堵费;停车场里夜间的收费标准通常要低于白天;出门旅行的时候,错开节假日,机票和酒店的价格就能便宜不少,更有愿意搭乘“红眼航班” (是指在深夜至凌晨时段运行,并于翌日清晨抵达目的地,飞行时间少于正常睡眠需求(8小时)的客运航班。) 的人,虽然辛苦一点儿,但确实能省钱……以上种种,都是基于时间的划分而实现的价格歧视。
第二,区隔地点。 机场里肯德基、麦当劳的价格都要比普通店面高不少。这是因为机场的快餐厅口味更讲究、环境更优雅、服务更热情?并不是。同样的商品和服务,之所以放到机场就变得更贵,是因为人们要赶飞机,别无选择。同理,酒吧里的洋酒、旅游景点的食物和饮料等,利用销售地点的差异,设置不同的价格,也是价格歧视的重要手段。
第三,筛选人群。 如果你买过商业医疗保险,你可能知道不同年龄的人投保时的费率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10岁以下的儿童,保费随年龄增加而递减;10岁以上的,保费就随着年龄上涨,开始以每10年为一个单位递增。再比如,你有没有发现,如果提前很长时间购买机票,价格就会便宜很多。临出发前的机票虽然对航空公司来说已经没有边际成本了,但是这个时候买,反而是原价。这是因为提前很长时间买票的人一般是自由人,时间灵活度比较高,而临时买票的人一般是商务出行,没什么选择,再贵也得买。航空公司的机票价格浮动,就是最典型的价格歧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