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的事情真的就是你以为的那样吗?
你还在管中窥豹吗?今天上税法,学了一系列缴税准则,才知道原来部分西方国家的福利政策虽较为完善健全,但并不是谣传那般冠冕堂皇。拿英国举例,英国政府先给予婴儿一部分抚养费,然后年末再依据父母的收入标准征税,甚至收入大于一定标准时,父母需要将抚养费全额归还政府。
与国内相比,也只是更保障低收入者的利益,尽最大的努力以确保每个人起跑线相同,享受同样的物质服务,教育资源。并不似我从小到大听到的福利完善到父母“只需生,无需养”。但这仔细思考,这谣言也不是空穴来风,只不过相较于繁琐高昂的税费,很多国民的着眼点在于发放福利本身这一行为。
你还在管中窥豹吗?这样我想起一年前全国上下“去迪拜捡垃圾”的玩笑热潮。据某知名报纸报道,迪拜的沿街乞讨的乞丐工资都要高于中国的白领平均工资十几倍,于是很多人对这座坐落在中东富可流油有了趋之若鹜的向往,似乎迈入了迪拜就是迈入了财富的殿堂。
不久之后很多网友又晒出了迪拜的金条自动贩卖机,使人们在惊叹不已时对迪拜富裕程度有了更加具体的认知,于是像夜色降临万家灯火此起彼伏般,经过很多人对此略为夸的闲谈碎语,与媒体极其夸张的渲染,迪拜一次一次走进国民视野。
然而,某日我无意间论坛上看到在迪拜生活了数十年的人的一篇帖子,他的切肤之谈,让我才知道迪拜并不是我们所了解的那般纸醉金迷。
你还在管中窥豹吗?你以为迪拜的自动贩卖机都是金条,却不知道这样的自动售卖机全国只有一台,它是放在亚特兰蒂斯招揽顾客用的;你以为有着七星帆船酒店、世界最高塔、最大购物中心、最大人工岛的迪拜富甲天下,可却不知道它把自己打扮成这般模样只为吸引顾客,繁华背后都是血淋淋的现实;你以为来到这里就可以衣食无忧,却不知这里的工人顶着50度的高温坚持工作十四小时,日平均工资只有六美元。
太多时候人们都只愿意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不论是用别人表面看起来的富有与幸福来衬托自己的不幸,以向亲近的人加倍索取、自怨自艾,亦或是相信并传播很多流言蜚语来通过别人的不幸寻找自己困顿内心的平衡点。却不知道也不想知道自己看到表面的背后真相是怎样的。
你还在管中窥豹吗?很多人从小就有一个宿敌叫“别人家的孩子”,“你看看人家谁谁谁,再看看你自己”;
“人家谁谁谁今天又获奖了,你这个不争气的孩子”;
“你说我给你吃给你穿你怎么就是不进步,你看看人家孩子”。
似乎很多家长认为通过用别人的孩子来刺激自己的孩子更容易激发他们的斗志,从而使之向自己想要的方向前进。却不知,这样更不仅不利于孩子成长,即使被骂的狗血喷头,却依旧迷茫不知所措,努力,到底怎样努力?而在用尽洪荒之力却依旧不敌他人之时,便只能自暴自弃。
你还在管中窥豹吗?我很庆幸我从小没有这样明确却又模糊的宿敌,我有的是一个一个前进与改善的目标与方向。我的父母并不是不喜欢把我与别人做对比,而是他们在说完“你看看人家谁谁谁”之后,会加一句诸如“他的刻苦、认真与细心值得你学习,但你不要像他那样只想自己不考虑别人”的建议,让我不至于在被狗血喷头一顿挨骂之后还是不知道自己错在哪,要怎样改善。即使有时候我认为他们说的并不对,但在此过程中,我越来越懂得什么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他们在肯定一个人的同时并不全盘肯定,否定这个人的同时也不会对其一并弃责,而是有所选择与保留,从而让我学会以立体全面整体的角度去看待这个世界,并渐渐掌握了从很多事情的表面挖掘其背后的深度的能力。并愈来愈感悟这个世界每一个人每一件事的不易。
你还在管中窥豹吗?我们只看到尖子生成绩的光鲜亮丽,看到艺术家大作的熠熠生辉,看到运动员的健步如飞,却从未仔细研读过每个人每件事。可以猜测优等生背后的努力与刻苦,却未考虑过他优异的成绩取得可能以牺牲情商为代价,最后变得自私而狭隘;可以想象艺术家对作品天赋异凛,却从未想过携带着这样的敏感与脆弱用忧郁来幻化作品的过程又有多痛苦;可以推测运动员的体能强劲,却未曾想过他们无时不刻处于长期高强度训练伴随的风险之中,如若训练不当,这一风险可以一秒内致使一个人终身残疾。
想到这里,你是否觉得中庸未尝不好。实则,在自己的世界里为自己而努力着,不去做任何人的翻版,为自己的热爱而闪闪发亮,爱与被爱,知恩图报,正常生活,不时时刻刻怀有愧疚,做自己最灿烂的烟火,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也最有意义的事情。
你还在管中窥豹吗?突然想起过去去某师范大学自主招生时,一个面容和善但又有些严肃的面试官问我,
“如果你将来真的从事了教育事业,你觉得自己会是怎样的老师?”
我不假思索,脱口而出“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很温柔的老师”。
因为温柔远比强硬更有力量,柔而思,思考事情本身远比事情本身更有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