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微闭双眼,聚精会神把脉了一会儿,轻声问我:昨天喝酒了?喝的白酒吧!
我听得出来,医生语气里还是有一些些责备的。因为之前他提醒过我,少生气,少吃刺激食物等。白酒,当然属于刺激性食物咯!
我傻眼了,惊讶地反问医生:你怎么知道我喝酒了呢?
只能坦然承认:是的,喝酒了,喝的白酒。确实比平时多喝了一点点。导致睡眠更加不好、心跳也有异样、舌苔白胖等不舒服症状。这才促使我这个看医生也偷懒的人清晨跑来找医生了。
这个医生是朋友介绍的,近一年多时间里涉及需要看中医的,基本上找的他。
既然是医术不错的中医,把脉还是比较准的。有文章说, 切脉是中医诊疗的重要技术,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
中医不会单纯依赖某一方面得来的信息,会将望闻问切结合起来辨证。通过切脉能获得全身脏腑阴阳气血的信息。但是切脉是手下的感觉,个人性非常强,十个人给同一个人把脉,得出的信息是不同的。所以,医疗效果也不尽相同。
就像有好东西要分享一样,上了岁数的人还愿意分享好的医生。推荐给几个同事朋友,效果不一,有的说一剂药方就看到了效果,有的说基本没有什么作用。
看来,药医有缘人这话真的不假。病是真病,医生是好医生,但效果还真就不一样。
觉得中医确实有神奇深奥的地方,查了资料得知一些知识皮毛——把脉是中医最重要的诊断方法,是“望闻问切”中的切。把脉又称为切脉,是中医师用手按病人的动脉,根据脉象,以了解疾病内在变化的诊断方法。
切脉是中国古代传统医学家独创的诊法,近代以来西医看病习惯用听诊器,而两千多年来中医则习惯脉诊,即用手指按脉,根据脉象来诊断疾病。中医的一套理论体系也为世界所特有。
脉象是脉动应指的形象。脉象的产生与心脏的波动,心气的盛衰,脉道的通利和气血的盈亏直接相关。所以,心、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
血液循行脉道之中,流布全身,运行不息,除心脏的主导作用外,还必须有各脏器的协调配合:肺朝百脉,肺气敷布,血液方能布散;脾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血液靠脾气的充养和统摄得以运行;肝藏血,主疏泄以调节血量;肾藏精,精能生血,又能化气,肾气为各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原动力。故能反映全身脏腑、气血、阴阳的综合信息。当脏腑、气血发生病变后,必然从脉搏上表现出来,呈现病理脉象,成为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
脉象一般分为平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滑脉、洪脉、细脉、弦脉、促脉、结脉、代脉等二十多种脉象。
可见,当医生问我“昨天喝酒了”时,吓了一跳的我不仅仅是佩服医生把脉能力了得,更是佩服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医”呀!
别人是久病成良医,我是久病成良人,什么良人?明看病就医道理的人!
是的,生病了自然会心急火燎的,巴不得一剂药下去,病就好了,最好被斩草除根。却不知民间有这样的说法,“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所以,如果不幸生病了,还得要有好的心态,病在自己身上,得好好对它,平心静气地和医生一起,组成战斗堡垒,理性对待,积极对付,最终把疾病攻克消灭掉。
最近看见一条让人痛心的新闻,当然,类似的医患案例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病人家属将本应该是“同一个战壕的战友”残忍杀害,无论背后有什么原因,都是法与情不能容忍的。
记得去年看了热播剧《我不是药神》,写了观后感,现在想起来还是被剧中那位身为病人,同时也为其他病人冒着违法违规之嫌私下里贩卖救命药的人,这个剧中主角在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前不久看了一档法制栏目对他的采访,当初那位三十几岁的年轻人,现在成了头发花白、体态虚胖,但眼里仍然透着坚毅执着的成功商人。
这样的“病人”,虽病在身上,但其发挥的社会效应确更像一位“医生”!
愿新年少病痛,世间少烦恼。
阿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