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泰安,拜过岱庙,必登泰山!
一直仰慕泰山的雄浑与高昂,一直沉醉诗词的沉浮与激荡。总想领略凌绝大地之巅的豪迈,也总想在追溯览物中荡涤灵魂。
爬泰山主要有四条旅游线路:路线不一样长,登山所需时间也不一样。第一条路线是从泰山中路岱庙出发最经典的登山线路;第二条是从泰山西路天外村出发是最省力的登山线路;第三条是从天烛峰出发是最古朴自然的登山线路;第四条是从桃花峪出发是最浪漫的登山线路。
我们选择最节省体力的路线,从天外村乘景区交通车到达半山腰的中天门,然后选择步行体验登泰山著名的十八盘,南天门,直达玉皇顶。
该路线途径:天外村(进山购票处:125元/位;景区交通车:30元/位)——龙潭水库——白龙池——黑龙潭——竹林寺——黄溪河水库——扇子崖——傲徕峰——中天门——十八盘——南天门——碧霞祠——玉皇顶
天外村位于泰山脚下西溪谷口,是泰山西侧的游览公路与环山公路的交汇点,也是泰山西侧登山的重要入口(游客集散中心)。想要乘坐大巴直达中天门的游客,大部分会选择从这里乘车上山。
天外村是泰山四个入口之一,是西路登山之始,远处就是雄伟挺拔的泰山。这里也是观泰山的最佳之处。
“天圆地方”广场。天外村核心地界就是“天圆地方”广场,“天圆地方”是“天人合一”之意,古帝王封禅大典即是在泰山极顶设圆坛以告天,然后在山下设方坛以祭地,以示“天圆地方”。广场占地总面积3.5万平方米。主要包括方形广场和圆形广场。期中圆形广场就是天外村游客集散中心,从这里乘坐24小时旅游巴士直达中天门,再步行继续登山。
在两广场连接通道两侧,安置12根龙柱,他们气势磅礴、威严挺立,每一根龙柱的柱体上都有着不同风格的雕刻图案,表示从秦始皇至乾隆皇帝曾有12位帝王祭告泰山。
购票后,我们从天外村乘景区巴士,沿盘山公路而上,道路两旁有很多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可随车欣赏沿途美景,大约30分钟,到达位于半山腰的中天门站,此处为盘山公路终点。
中天门,又名“二门山”,位于黄岘岭脊之上,海拔847米,是登泰山东西两路的交汇处,此处为登顶半程,上下必经之地。
中天门为两柱单门式石坊。在坊北建有黑虎神庙,东为仿古茶楼,西南为中溪宾馆,西北为中天门索道站,索道可直达南天门。
从中天门巴士站出来,我们开始步行爬山。中天门到南天门,海拔从800米到1400余米,5000个台阶左右,长3公里,考验毅力的时候到了。我们沿途欣赏着美景,路过斩云剑,迎天牌坊等景点。
平安带,沿阶而上,路两边是卖各种纪念品的小店铺,游人们都会祈福红丝带,带到山顶,系到古树上,祈求平安幸福。丝带上面有“登泰山全家平安”“好人一生平安”等吉祥字句。红丝带不仅系住了游客祈求祥和平安的美好愿望,也换起了人们来泰山旅游的内心期盼。
云步桥,是跨中溪而建的一座单孔拱形石桥。桥畔常有云气弥漫,人行桥上,宛在天际,故名“云步桥”。桥北有大片陡峭的石崖,题刻遍布,飞瀑直下,景色绝佳,是游人驻足小憩的天然所在。东有清代建的“酌泉亭”一座,亭为石作,内外镌满楹联和诗文,游人可从这些石刻中,领略伟大的中华精神,升华心灵世界。
云步桥北有大片陡峭的石崖,题刻遍布,飞瀑直下,景色绝佳,游人驻足小憩,可从这些石刻中,领略伟大的中华精神,升华心灵世界。
五大夫松,位于云步桥北侧,有石坊赫然而立,额题“五大夫松”。坊西有古松,又称“秦松”。当年因秦始皇避雨护驾有功,被秦始皇封该树为“五大夫”爵位。今存两株,拳曲古拙,苍劲葱郁,被誉为“秦松挺秀”,现已列为泰安八景之一。
朝阳洞,位于五松亭西北侧。为一天然石洞,洞门向阳,故名。洞深如屋,可容20余人。洞内原祀元君像。洞外宽敞,古松挺秀,东临绝涧。
万丈碑,位于朝阳洞东北悬崖绝壁之上,像一块从天而降的画布,又像泰山肚皮上的一枚印章。碑文是乾隆登泰山时所作《咏朝阳洞》,碑高20米,宽9米,字大1米见方,名“万丈碑”,亦称“清摩崖”。是泰山最大的摩崖石刻。
泰山挑夫,当游客徒手攀登都累的气喘吁吁时,常常看到身边挑夫们却肩扛着几十斤的担子,艰难的爬行,仍然延续着人类最原始的工作状态,肩扛腰背,用体力来获取生存。泰山上的大小生活物品,无不凝聚着挑夫们的辛苦汗水。
十八盘,泰山十八盘是泰山登山盘路中最险要的一段,是泰山的主要标志之一。此处两山崖壁如削去了一块,陡峭的盘路镶嵌其中,远远望去,恰似天门云梯。
十八盘岩层陡立,倾角50至70度,在不足1公里的距离内升高400米。远远望去,恰似云梯垂落,银河倒流,被称为“天门云梯”奇观。泰山之雄伟,尽在十八盘,泰山之壮美,尽在登攀中!
泰山有3个十八盘之说:自开山至龙门为“慢十八”,再至升仙坊为“不紧不慢又十八”,又至南天门为“紧十八”,共计1600余级台阶。
慢十八,从开山到龙门段393级石阶为“慢十八”,坡度比较缓,两侧的崖壁峻拔陡峭,山道宽阔,大家还能很悠然地欣赏周围的景色。
不紧不慢十八,从龙门到升仙坊767级石阶,为“不紧不慢又十八”。经过“慢十八”的登山,这时候开始感觉疲劳了。这段是十八盘中最长的,而且坡度已经到了50度,真正的考验来了。
紧十八,从升仙坊到南天门473级石阶就是“紧十八”了,这段坡度应该有60度以上。石阶越来越陡峭,到接近南天门的地方,只能一手扶着旁边的栏杆或者彼此搀扶上行。
泰山独有的十八盘盘道文化现象。这种文化现象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理,是一种奋进、勇攀、追求理想的向上理念,无论是朝山进香的老人,还是喜欢登山的青年,攀登在十八盘上都有一种挑战自我,坚忍不拔,实现信念的无畏境界。
南天门,位于泰山十八盘的尽头之处,旧称三天门、天门关,海拔1460米,山于此为最危耸,南天门上即为绝顶。
南天门建在飞龙岩与翔凤岭之间的低坳处,双峰夹峙,仿佛天门自开。门为阁楼式建筑,石砌拱形门洞,额题“南天门”。红墙点缀,黄色琉璃瓦盖顶,气势雄伟。门侧有楹联曰“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
南天门古称天门关,因古时泰山代表着上天,故而泰山之顶即是天庭的位置所在。传说天庭一共有东、西、南、北四大天门。此门向南,所以称“南天门”,同时也是天庭的正门入口,直通玉皇大帝的灵霄宝殿,在九重天之上。南天门到玉皇顶这段大约1500个台阶左右,长1公里。
天街,位于南天门东北,是指南天门通向碧霞祠一段特色街道。这条街道宽阔平坦,商铺林立,亦市亦街,被人称作“天上的街市”。
据说当年大量的香客游人上山,需要住宿吃饭,天街应运而生,天街具体形成何时,已无可考。历史上,客店最多的时候达到百余家。
蓬元坊,也叫“升中”坊,位于天街中段,属于一坊两用。此处有观景平台,泰山“五岳真形之图“碑立此。查史料知“蓬元”二字出自“泰山周回一千里,名蓬元之天”这句话。因为道家把泰山说成是神仙所居的仙境,名蓬元之天,为道教三十六洞天之一。
泰山碧霞祠,是道教著名女神碧霞元君的祖庭,位于泰山极顶南侧,天街东首。俗称“泰山奶奶庙”。始建于北宋,为泰山最大的高山古建筑群。
民间传说碧霞元君能福佑众生,有求必应。每年有逾百万的香客游人登泰山朝拜碧霞元君,祈神福佑、拈香奉祀、许愿还愿。
千年碧霞祠,万代祈福地。我们也把祈福平安带系在碧霞祠。
摩崖石刻,继续前行,即到摩崖碑刻。所谓摩崖,是指利用天然石壁刻文记事的石刻。泰山现存的石刻中,摩崖石刻占57%以上,重要的如唐《纪泰山铭》摩崖石刻、经石峪《金刚经》摩崖石刻等,其他刻于自然石上的题名、题记、题诗,几乎遍布泰山上下。
摩崖石刻有它自身的显著特点。从制作方面看,既能就地取材,简便易行,又富有天然之美,增名山大川之壮丽。从内容方面看,内涵丰富,无所不包,或颂德记事,或题名题诗,皆可刻于摩崖之上。泰山的摩崖石其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居五岳之首。
五岳独尊,五岳为群山之尊,泰山为五岳之长。“五岳独尊”高度概况了泰山的地位,其苍劲有力的字体,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泰山2000多处石刻中最具代表的艺术杰作,随着其知名度的不断提升,现已成为泰山的标志性景观,无数慕名而来者争相与其拍照留影。
瞻鲁台,亦称舍身崖。位于日观峰南,相传是孔子瞻望鲁国的地方。瞻鲁台三面陡峭如削,壁立千尺,下临万丈深渊。瞻鲁台是非常好的观看泰山日出和云海之地,人没有日观峰多,而且视野很开阔。同样,这里也是俯瞰泰城夜景的最佳位置。
日观峰,位于玉皇顶东南,古称介丘岩,因观日出而闻名。观日长廊全长30米,亭廊衔接,似仙阁矗立,鲜艳夺目。拱北石又名观海石。石长 6.5米,与地面夹角30度。登临其上可尽赏旭日东升场面。
玉皇顶,是五岳之首泰山的主峰之巅,因峰顶有玉皇殿而得名,主祀玉皇上帝。是历帝王登高封禅的地方。
玉皇顶,这里是泰山绝顶,玉皇顶傲视群雄,亭立峰巅,极目四望,确有“一览众山小”之贵感。
玉皇庙建于泰山的极顶,为泰山地势最高的建造物,由山门、玉皇殿、迎旭亭、望河亭和东西禅房组成。
玉皇庙主殿供奉玉皇上帝神像,庙院中央有块极顶石,极顶石上有通石碑,上刻着“泰山极顶”和“1545米”两行字。
气势雄伟,拔地而起,有“天下第一山峰”之美誉。玉皇顶傲视群雄,亭立峰巅,极目四望,确有“一览众山小”之贵感。
无字碑,位于玉皇顶的大门下,碑高5.2米,碑色黄白,两面无字。称为“泰山无字碑”。古代有说是秦始皇而立,也有人说是汉武帝刘彻立的,究竟何年、何人而立,已经无从考究,无字碑给泰山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在无字碑的两边还立有两块石碑,一块是用郭沫若的《观日出未遂》,另一块是万历年间张铨的《观无字碑一绝》。
返程,今天体能消耗比较大,下山我们选择从南天门坐索道到中天门,然后乘景区巴士返回泰安市区。
战友相聚,在外地出差的好战友好大哥,听闻我们父子爬泰山。下午专程从济南赶来,设宴招待,庆祝我们成功完成心愿,内心无比感动。有一种兄弟情谊,叫做“听闻远方有你,动身跋涉千里!”
登一次泰山就是一次人生领悟,就是感知天地的重要过程;感触泰山文化的内涵;感受泰山奋进向前的力量;感受大自然和人生之壮美。
泰山,不愧为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之美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