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雪落。眼迷离。
又一年初冬。
西北的冬天来得格外早,这个脸上沟壑纵横的男人,伸出冻得皲裂的手,擦了擦眼,竟擦出些水来。也不知是脸上化了的雪,还是眼里流出的泪。
他是苏武,自天汉元年出使匈奴被扣,如今已十来个年头。来时四十,今早是年过半百之人了。
怪就怪他在四十岁那年打了副烂牌。
四十岁打了出烂牌
天汉元年,苏武拜中郎将。男人四十一枝花,彼时的苏武正意气风发,加官进爵、夫妻恩爱、孩子听话,马上就要成为人生赢家。
然而,一则来自汉武帝的外派命令,改变了他整个人生的方向盘。那时匈奴与大汉的关系时好时坏,直到公元前100年,匈奴政权的新单于即了位,与大汉交好,还尊大汉为丈人。
于是汉武帝找来苏武,说:“武啊,既然人家低了头,我们也得有点大国风范,给他们点面子,你带上一百多人,去替我送点礼,搞好关系,顺便把我们被扣的人带回来。”
苏武看着英明神武的刘彻,答道:“臣领命,臣定当不辱使命,扬我大汉国威!”
可苏武嘴上虽然说着好,心里已经有了些忧愁。在别人看来,这绝对是包赚不赔的买卖,谁能伸手去打送礼人呢?可眼下时局还不太稳定,谁知道这趟是福是祸?这忧愁没法表达在别的地方,只好写在了给妻子的诗《留别妻》里。
诗里,他把自己比作“征夫”,还向妻子许诺:要是我活着,我就一定回来,要是我死了,那你记住,我这辈子都稀罕你。
这里是原文:
《留别妻》
苏武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欢娱在今夕,嫣婉及良时。
征夫怀远路,起视夜何其?
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
握手一长欢,泪为生别滋。
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看这诗的画风,怎么一点都不像我们认识的那个苏武呢,他不应该是万年严肃脸么?不应该是浩然正气、大义凛然、铁骨铮铮的么?怎么还如此深情?!
但这恰恰是他的可爱之处,这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爱有恨,也有软肋的苏武。
临行前,汉武帝送了一根旄节给他,旄节是古代使臣所持的符节,用作信物。就这样,苏武开始了他成为一代名臣的时光——先跌入人生最低谷,再反弹到最高峰。
也是这根注满忠义之气的旄节,在漫长的北海流放岁月里,陪伴苏武度过一个个难捱的日子。
除非公羊生产,否则你永不得归!
天有不测风云。
就在苏武到达匈奴,即将圆满完成任务,回去戴大红花的时候,匈奴内乱了。新任的鞮侯单于不认账,又把苏武给扣了,还扬言要苏武向他投降。
苏武不服。我堂堂大汉臣子,怎么向你屈膝?
新单于怒了,但想到苏武也是个大丈夫,又不忍心杀他。纠结之下,他想到个馊主意:折磨折磨苏武,直到他服。
鞮侯单于命人把苏武囚在露天的地窖里,断水断粮。没想到苏武的野外生存技能满分,渴了吃把雪,饿了吃点身上的羊皮袄,活得好好的。
鞮侯单于纳闷了,这样都能不死?难道是有神力?
于是,作为四海八荒第一奇葩的鞮侯单于,想出了一个更馊的主意——既然苏武这么神奇,那本大王就让他去北海牧羊,还是一群纯公羊,除非公羊生下小羊,否则苏武不准回家。
面对这样的不平等条约,苏武没有选择的余地,只好出发去北海。
北海是个穷苦的地方,在那里,苏武每天拿着旄节,放着公羊,眼巴巴地望着远方。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汉书》)
花式劝降,多管齐下,but I don't care
既然物质上的削弱不能使他降服,那就开始精神施压。单于让卫律、李陵前来劝降。
卫律本是胡人,其父归顺大汉后,卫律还做过大汉派往匈奴的使者。李夫人死后李延年、李季兄弟因犯淫乱之罪被灭族,卫律怕被株连,逃走投降匈奴,多次对抗汉朝军队,很受匈奴的器重。
李陵,也算是一代名将之后。他还有一个比他名头更响的爷爷“飞将军”李广。他是爷爷李广的长孙。李陵自小就很崇拜爷爷,遥想当年爷爷何等威武,“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李陵从小就立志成为爷爷那样的名将。
可惜,天不遂人愿。李陵没有想到,自己最终成为自己最不愿意成为的样子——败军降将。
天汉二年,也就是公元前99年,这年夏天,汉武帝派自己宠妃的哥哥、贰师将军李广利领兵讨伐匈奴,李陵随从李广利押运辎重。李陵带领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孤军深入浚稽山,与单于遭遇。匈奴以八万骑兵围攻李陵。经过八昼夜的战斗,李陵斩杀了一万多匈奴,但由于他得不到主力部队的后援,结果弹尽粮绝,不幸被俘,只好投降。
汉武帝最后下令,夷其三族,母弟妻子皆被诛杀,致使李陵彻底与汉朝断绝关系。
之所以要交代一下李陵的故事,纯属剧情需要。后世在评价苏武时,经常拿李陵做反面教材,我们才不得不宕开一笔,略做交代。
劝降苏武,卫律和李陵双管齐下。前者杀鸡骇猴、现身说法、软硬兼施,后者苦口婆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可苏武正眼都不瞧一下。
李陵与苏武算是好朋友,两人曾经一同担任过侍中。苏武被扣留后的第二年,李陵降了匈奴,不敢去见苏武。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单于听说两人有交情,于是派李陵来劝降苏武。
李陵劝苏武说:“即使在这里守节也不会有人知晓。你的两位兄弟已死,母亲也去世了,妻子已经改嫁,十几年过去了,妹妹和子女也不知是死是活。人生就如同早上的露珠一样短促,何必在这里长时间的折磨自己!况且汉武帝年事已高恩威无常,大臣无罪被杀的已有十几家。”
前文书说道,苏武两口子的感情还是极好的。苏武心里惊了一下,皱了一下眉头,脚步却未曾挪动。
苏武正色道:“我苏家历代受国家恩养,必当不辱使命效忠国家,自己对于汉武帝的忠诚就如同儿子对父亲的忠诚一样不需要回报。”
李陵被苏武的坚贞不屈所感动,长叹:“唉!真是义士!我和卫律的罪过简直比天还高。”
然后李陵流泪与苏武告别。
后来,李陵又去见苏武,带去了汉武帝已死的消息,苏武闻后对南哭拜,悲哀过度以至吐血。
被困匈奴的10年间,尽管缺吃少喝,连旄节上的毛都掉光了,苏武还是十几年如一日地放羊,始终没有变节。他始终梦想着,有一天,能回到长安。
牧羊 · 花边新闻
而两个有趣的小插曲让苏武的北海牧羊的日子不至于太单调。
第一个插曲是交友。
有次鞮侯单于的弟弟来北海打猎,苏武帮他修整装备,深得单于弟弟的赏识,他一高兴,便赏苏武衣食,北海的苦日子终于有了点色彩。
第二个插曲,是女人。
北海牧羊期间,苏武迎来了他生命中的第二个女人。
班固对这一段的记载也很含糊,只说“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关于这个女人的来历,各地说法不一。
在京剧《苏武牧羊》中,说这女人是匈奴太尉胡克丹之女胡阿云,因拒绝做单于的姬妾,惹怒了单于。既然不愿意享受荣华富贵,那就去跟老头子放羊吧。风华正茂的胡阿云就这么嫁给了放羊老汉苏武。
但是胡阿云并非普通女子,她是敢于不做“大哥的女人”的女子啊。到了北海,她不但没有嫌弃苏武,还佩服苏武的忠肝义胆,心甘情愿地跟了苏武。
而在甘肃民勤,还流传着这样的故事:匈奴右贤王的掌上明珠红嫒公主与苏武成亲,还与苏武一同行侠仗义。
原来北海不止眼前的公羊,还有佳人和远方。
归家 · 一晃十九载
等到匈奴再一次内乱的时候,苏武终于迎来了回大汉的机会。
彼时汉武帝已经不在,昭帝派使者前来,匈奴却骗使者苏武已死。苏武的老部下常惠坐不住了,他设法与汉使者取得联系,并施了个救人妙计。他让使者跟匈奴说,汉天子在上林苑中射猎,射得一只大雁,脚上系著帛书,上说苏武等人在北海。
汉使万分高兴,照常惠所说的话去责问单于。单于只好认怂,认为是苏武的忠义感动了上天,只好放苏武回汉。
但是匈奴不想让苏武这么舒服地回去:你可以回,你的妻儿不能回。
结果,在京剧版本里,胡阿云自刎;在民间传说中,红嫒公主悲愤欲绝,遥望长安,流泪悲鸣,最后化作了一个动物——骆驼,隐身于红嫒山,即今民勤当地有名的红崖山。
苏武回去了,成为大汉人人皆知的英雄,而红崖山上,还长久地回响着夫妻生离死别的悲鸣。红崖山下,苏武牧羊的传说代代流传。
后世大诗人杜牧凭吊苏武面后,写了一首流传很广的诗。诗曰: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出走的时候还正值壮年,回来的时候,长安城的楼台阁殿依旧,但自己已经是“须发尽白”,先帝也已经去了。苏武百感交集。想比于最终客死匈奴的李陵,不管怎样,他是幸运的。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他终于还是回到了梦里的长安,以英雄的身份。
关于苏武牧羊的“北海”之地,一直存有争议。一说在贝加尔湖,但据兰州大学的任继周院士曾在《苏武牧羊北海故地考》中详细考证了“北海”,认为“甘肃省民勤县白亭海应为苏武北海牧羊故地”。
今天,在当年苏武牧羊的地方,新的牧羊人还在牧羊。他们如苏武一样,依旧执着、耐心。
如同苏武对匈奴提出的优厚投降条件视而不见,他们只是专心做好精品、高质的羊肉,对“市场潜规则”视而不见。
这就是中天羊业——初心不改的新时代牧羊人。
产自中天的每一份食品,都由中天人按标准严格生产。他们对产品负责,对优质食材负责。在产品之上,更是有一份坚持,对食品安全的执着初心。他们始终坚信“心中有天,品质为先”。
只有初心不改的中天真品羊肉,才配得上用力生活的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