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自在独行》之前,我没有读过散文集,我喜欢长篇小说,那里有连续的故事、人物、情节还有逻辑。但散文不一样,独立成篇,感觉每篇是点到即止,胸臆难抒,没有源而流长的儿女情仇,更没有惊心动魄、起伏跌宕的英雄事迹,亦没有可歌可泣的悲伤情怀。《自在独行》改变我的想法。人生,就是由各个生活片段组成,每个人的片段不一样,因此有了不同的人生散文集。这本《自在独行》是贾先生人生点滴的告白,细细读来,既是读作者,亦是读自己,每个人的人生内容是如此的不同,但情感却是可以如此的类似,因作者的伤感、哀愁、嗟叹、欣喜、快乐,我也忍不住有了相同的感受,于是引起我与他不一样的人生回忆。
自在独行,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心境啊,我应该是无法获得了,想至此,坐在高楼大厦的牢笼里,望着外面的的车水马龙,亦不由黯然神伤。但凝视天际良久,灰白苍穹无尽伸展,心胸渐宽,对自己的多愁情感不由哑然失笑。自在,不在于行,在于心啊!逍遥自在,神至形随,便能无所不往,便能尝遍人生百味。可惜的是,生活于尘世,毕竟繁杂太多,以致心遍蒙杂尘,于是所看所闻所思,不过是狭窄一角落,那里还有自在,不过是角落里面一小虫,在自己的角落里浪迹天涯罢了。想一想,不由嘲笑自己,人生总是要充满一点遗憾的,就好像一道菜因为五味陈杂,有甜亦有苦,才有了口味的丰富。
但我止不住内心的渴望。贾先生的文字,如淙淙的细水流进心里,我看到了他的生活中,所见所闻中,或有着清澈见底的平凡,或有荒漠孤烟的沧桑,或有鸡毛蒜皮的琐碎,或有奠奠厚重的质朴,令人唏嘘嗟叹、悲恸神伤、心悦神怡、心驰神往,各种情绪与感受挤涌迸发,这可能就是生活应该有的吧。所以,我渴望的,也许就是来一次自在的独行,它能冲破心的界线,无拘无束。但我相信我不会由有贾先生的感悟,也许在尘世混迹已久,生活已经将心淬炼成钢,难以伤感,难以柔情万分了。只是总有偶然的静虚时刻,譬如阅读贾先生文字之时,方能感受天地万物能化作润雨细风,轻拂心脾,心间才荡漾起微微的波纹,一圈一圈的,那是淡淡的情感呢,我也有了。
我看到,那石、树、山、草、花、水,在贾先生的笔下,有了质感的生命;那穿越千百年而来的古物,与贾先生相缘纠缠,互爱不分。古时理学家认为,万物都是由太极之气演化而,既然都是气,就可以“气类相感”。我曾经对这种说法不可置否,但贾先生描述的花草树木、山石水物,活灵活现地与贾先生相通相融时,我相信那些都是有灵魂的气,被贾先生吸引而来,读者亦能超越时空的障碍,亦与他们有了相通。我想到了摆放在我书房书架上的一件小玩具,那是十多年前,读大学搬到新宿舍时,我看它被扔在地上,于是捡了起来一直保留至今。即使后来家人要求扔掉,我也百般不愿,就让它放在那个书架上面吧,一直陪我走下去。也许它承载着我曾经的岁月与回忆,我深深觉得,扔掉它是不是就扔掉了我的过去?也许是我的强迫症一直在作祟,保留它不过是症状发作而已。但我现在知道是气感相通了,所以都不愿意分离了,一直纠缠下去。
因为有了灵性的万物,人就不再孤立,行走于天地之间,自然有了最好的陪伴,他们不会干涉自由,他们尊重独立。纷繁世间俗流,便没有这般的清静与超凡,人在俗流当中,便成了凡夫俗子,名利权力财富的欲望纠心,人情世故冷心,爱恨烦恼缠绕,人不得抽身。人最有灵性,却是拥有万千烦恼丝,剪也剪不断。所以我羡慕贾先生的自在独行,一茶一曲一闲心,一来一往一独行,随意逍遥自在,何须挂牵太多?何不防放下各种世俗执念,不管人间百态,行走山河江水之间,独享人生自由自在。
其实,大多数的人,都逃不开尘世,所谓的自由,便是面对各种诱惑、烦恼的一种态度,没有执念,人自然自在,有了执念,又如何能烦恼不加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