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屈原:我本将心向明月

屈原:我本将心向明月

作者: 佰稼 | 来源:发表于2022-09-06 00:12 被阅读0次

    文|时光流淌

    01 幻灭

    公元前278年,秦军名将白起攻破楚国都城郢都,这座美丽的都城一夜之间变为废墟。

    楚顷襄王逃走,屈原夙兴夜寐、殚精竭虑所为的国家,山河破碎、哀鸿遍野。

    一同被埋葬在废墟中的,还有屈原坚守一生,无论怎么被小人坑害都不肯屈服,无论怎么被贬谪流放都不愿放弃的政治理想。

    还在外流浪的屈原听说郢都失守的消息后,一个踉跄,险些栽倒在地。他勉强支撑起沉重的身躯,失魂落魄地前行,边走边吟唱一支忧伤的歌——《哀郢》。

    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

    花儿听了为之枯萎,鸟儿听了为之哀鸣,周围的人听见了,也陪着他们爱戴的三闾大夫一起默默流下伤心的泪水。

    一个人在困厄的环境中还能坚强地活下去,是因为他对未来抱有希望,当希望幻灭时,他的灵魂也随之埋葬。

    悲伤过后的屈原,从容地找出自己这些年来写的诗稿,一篇一篇看过去,仿佛是对自己人生最后的回望。

    02 《橘颂》:少年志,志不移

    《橘颂》,是他年轻时为自己最喜爱的橘树写的赞歌: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喜欢橘树,不为别的,就为它专一、独立、不随波逐流。

    刚刚行完弱冠礼的屈原,怀揣着这首《橘颂》,从家乡秭归县来到了大楚宫殿求见楚怀王熊槐。

    楚怀王熊槐诵读完屈原所作的《橘颂》,连呼三声:“好!好!好!”

    楚怀王记住了他惊才绝艳的诗篇,记住了眼前的美少男,也记住了他“生为楚人便终生效忠大楚”的爱国忠心。

    公元前317年,23岁的屈原被楚怀王任命为左徒,翩翩少年佳公子,身躯凛凛,相貌堂堂,文韬武略,笑傲群芳,刚过弱冠之年的屈原便已位极人臣。

    从此,屈原和楚怀王一起,度过了一段短暂而美好的政治蜜月期。

    屈原治国的宗旨很明确:在内,仿效商鞅吴起进行变法;对外,联合齐国对付秦国。

    无论是对内变法还是对外联齐抗秦,楚怀王都全力支持屈原去推行。

    于是屈原外交官来到齐国,见到了齐宣王。屈原在齐宣王面前没有费吹灰之力,便拉起了“合纵”的大旗,而且由楚怀王担任合约长,合纵典礼就在楚国举行!

    公元前318年,齐、魏、韩、赵、燕的国家最高领导人齐聚楚国郢都。

    在屈原的主持下,六国领导人进行了多边会谈,他们发表了共同抗秦的联合声明,并歃血为盟,共同祭拜祖先和天地诸神。

    这次合纵典礼,屈原的才华大放异彩。这大概是屈原人生中最快乐、最美好的高光时刻。

    回想到这一幕,屈原苍白的脸上不由得泛起笑容,如果时光能定格在这一刻,该多好啊!

    03 《九章·惜诵》: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就在屈原的事业一帆风顺的时候,他的人生忽然发生了大逆转。

    首先是前朝权臣上官大夫和后宫宠妃郑袖的联合,上官大夫诋毁屈原妄自尊大,藐视王权,郑袖添油加醋吹枕边风。楚怀王听信谗言,逐渐疏远了和他志同道合一心为大楚考虑的爱国青年——屈原。

    屈原的变法运动在楚国刚刚实行三年就被终止,26岁的屈原也从左徒被贬为三闾大夫,相当于从一国丞相被贬为王族子弟的私塾先生。

    即使被贬,屈原也没有对楚国丧失信心,他兢兢业业地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真教育楚国的子弟,为楚国积蓄了一批批人才力量。

    此时的屈原相信,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要自己兢兢业业的为大楚谋划,楚怀王就一定会理解自己的苦心、重新启用自己,他孤寂又满怀期望的等待着。

    然而,屈原是一位贤臣,楚怀王却不是一位明君。

    在经历了无数个心忧家国、夜不能寐的煎熬等待,经历了无数个辗转反侧、渴求得到重新启用的煎熬等待中,屈原写出了《九章·惜诵》向楚怀王诉说忠心。

    “所非忠而言之兮,指苍天以为正。令五帝以折中兮,戒六神与向服。谒忠诚以事君兮,反离群而赘肬。言与行其可迹兮,情与貌其不变。”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04 《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政治上不受重用没有击垮屈原,可秦国谋士张仪来访楚国,却令屈原痛心疾首。

    张仪站在楚国的朝堂上,对着楚怀王郑重承诺,只要楚国和齐国断交,秦国就把商於六百里之地归还给楚国。

    在张仪的游说下和以上官大夫为首的群臣怂恿下,以及几代国君都想收复商於之地这一梦想的渴求下,楚怀王答应了张仪的说法,与齐国断交。

    屈原激烈反对,反对无效,反而遭到楚怀王的贬谪流放。

    楚怀王迫不及待地先后派出两批使者跑到齐国宣布断交,为了表示决心,甚至还派人到齐国城墙下辱骂齐宣王。

    结果张仪只给了商於六里地,说这是秦王给他的封地,他取名叫“六百里”。

    公元前312年,恼羞成怒的楚怀王向秦国宣战,战败,不仅没有夺回商於六百里,反而丢失了六百里汉中,死亡近十万人。

    愤怒失望又无可奈何的楚怀王,直至此时才想起泣血劝谏却遭到贬斥的屈原。楚怀王再度安排屈原出使齐国,重修旧好。

    屈原临危受命,也不辱使命,带回来齐宣王愿意再度合作的消息。

    结果就在屈原兴冲冲地回来复命时,听说了一件事,差点儿没气吐血。

    原来楚怀王实在气不过要杀了张仪解恨,便拿黔中之地和秦国换取张仪,张仪还真的来了。可是他竟然说动楚怀王把他放走了!

    并以汉中郡之地蛊惑,成功诱使楚怀王和齐国断交,去结交秦国。

    这一次,屈原依旧没能阻止楚怀王的再度背信弃义,反而是阻止他的自己又再度被贬谪流放。

    悲痛的屈原写下了千古绝唱《离骚》,其中有多个被后世无数次引经据典的绝句,如: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亦作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真是声声泣血,字字带泪。有怨、有悲、有无奈、也有执着和坚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公元前299年,秦昭襄王要与楚怀王和平谈判,楚怀王做出了一个悲壮然而错误的决定:去!

    当被贬谪流放的屈原得知楚怀王要与秦国国君会晤之时,他还是义无反顾的前去阻拦,以死劝谏。

    然而无论屈原如何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甚至以死相逼都没能阻挡楚怀王去会晤秦国国君的脚步。

    二人至此分别,却也是见了此生最后一面,楚怀王熊槐终是被秦国俘虏,从一国君王沦为他国阶下囚徒,客死他乡。

    05 《哀郢》:哀莫大于心死

    公元前298年,楚顷襄王即位。

    屈原再度燃起斗志,渴求辅佐新君富强大楚。

    可新上位的楚顷襄王依旧被小人环伺,沉迷酒色,屈原苦口婆心地劝顷襄王不要沉迷于声色,要励精图治,强大楚国。

    之后没几年,屈原又一次被流放。那一年,屈原四十五岁。这一流放,就是十六年。

    公元前278年,秦国名将白起攻破楚国都城,楚顷襄王逃走,大厦倾覆,屈原国破家亡。屈原的理想和抱负,连同这个他深爱着的国家,一同灭亡。

    屈原披头散发,形容枯槁,低声吟唱着《哀郢》,来到汨罗江畔。

    往事一幕幕浮现在眼前,他看到那个在山洞里独自与书为伴,立志报国的少年;他看到那个风度翩翩,踌躇满志的青年;他看到那个苦苦煎熬,上下求索的中年;他还看到照顾自己,关爱自己的姐姐,姐姐曾经多次劝告她不要太固执,要圆滑一些,否则会给自己招来祸患……

    依稀间,屈原仿佛看到迷雾重重的江面上飘来一艘小船,船上立着一位白发渔父。

    渔父大声喊道:“那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你的脸色看起来那么憔悴呢?”

    屈原道:“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

    渔父划着小船,大声唱着歌走了: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他实在不明白,水清了就洗洗帽子,水浊了就洗洗脚,清与浊,能有多大影响?

    可是,洗完澡的人都知道要抖抖衣服上的灰尘,我又怎么让自己的一个冰心沾染上世俗的尘埃呢?

    阿姊,我不是不理解您的教诲,可那样的屈原他就不再是屈原了。

    屈原抱起一块石头,义无反顾的跳入江中。

    如果生命还能再来一次,我还是会坚持我的选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屈原:我本将心向明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ytin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