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重返博客

重返博客

作者: To_Sheila | 来源:发表于2016-08-01 00:29 被阅读0次

    上次写博客还是小学的时候,在网易。回想起来心境有很大的不同,那是在博客上有同学、朋友、喜欢的明星苏醒,一直觉得博客是伴随我成长的。因为后来朋友逐渐离去,阅读量越来越少,便放弃了。时代在越来越快,交流方式也是,越来越浅,我一直喜欢调侃自己是个被时代抛弃的人,开始是半真半假,后来就完全成真了。

    好几年没看过明星,直到今天又搜出了苏醒。这些年我们都经历了非常多的变化,看到他从当年那个炙手可热的快男冠军到和公司解约落魄到欠债几百万,很是感慨时间的流逝。可看到他的微博,却发现从另一种角度,他还是没变,还是那个充满勇气、幽默感、一直在追寻自己音乐梦想的阳光大男孩。没有被娱乐圈同化,而是保持了自己最真实最可爱的性格,这也是当初我那么喜欢他的原因。心中很感动,也很感慨,在看到我从小长大的北京面目全非,小时候的朋友一个个走远以后,竟然在这个好像什么都留不住的世界看到了一个似乎可以保留自己本身面目的东西。于是,我也打算回到博客,追忆,也是试图找回一下当时的快乐和真诚。

    这些年我变化了很大,大得自己都认不出自己了。

    首先是人际圈的变化。小学时对名利没有概念,最多知道谁家比较有钱,但孩子们也不会在乎那么多,再加上是住宿学校,一起生活久了跟谁都热络,最后整个班都像个大家庭。

    初中时身边的朋友都是南城宣武草根出身,记得当时坐我后面那个男生当时家里连台电脑都没有。我也是出了小学才发现自己小学是个“贵族小学”,而且但是班里一大半都去了人大附、实验、八中……而我后知后觉,没发现自己有这么好的优势没用,上了个宣武的学校。当然我不是个那么在乎名气的人,只是上了初中后发现素质的确天上地下,在我小学看完了人民出版社几十本世界名著的时候,我旁边的初中同学还天天在低级趣味,动漫动画片,审美更是趋近洗剪吹的风格。懊恼了三年,就一心为了考出去,摆脱身边一群“屌丝”。

    中考任性地只报了一所学校,而最后也如愿以偿地上了,那是当时心目中的“女神学校”,实验中学。刚进实验的时候,有种被晃瞎眼的感觉,班里的同学个个是以前班里、学校里、甚至区里的中考状元,让我这个宣武区的前五也不好意思张扬了。不仅如此,就像初中在实验的小学闺蜜说的那样,“实验的人都把学习当副业,搞活动才是主业”。学生会竞选竟然都大费周章地搞出了“学生代表大会”的民主制度,竞选都能把海报做得像艺术品,还能在台上像表演相声一样地拉票,各种神通广大的能力都让我目瞪口呆。想当年我在初中也是班里的班长,团委的干部,年级里的学霸和活动红人,没有什么人是不服我的。可是来了实验,我却连骄傲的资本都没有。恰巧新班里的同学大半都是从原来实验初中升上来的,本来就互相认识,尤其是班主任也是原来的。班主任最信任和青睐自己原来班上的学生(大概占了新班的二分之一),把班干部的职位几乎包揽了,而对我不但一无所知,而且连想了解的欲望也从没表现出过。我虽委屈,但也一直在努力施展,我竞选上了团委,创办了自己的环保社团,但一直无人问津。不得不承认和他们相比,自己其实不是一个那么爱社交的人,更不喜欢在学生组织里玩弄心机。于是上了大学决定学文学和音乐这两个自我,内向的专业,不重外界而重内心。

    小的时候希望交到更多知心之交,更笃信一句话“君子之交淡如水”。但没想到,这话之后真的原原本本地被我履行了。身边的朋友开始变成了谈天论道的文艺青年,但问题是发现除了能谈文艺,生活却离得十分遥远。大学交到的朋友多半在不同地方生长,有南北之分,生活方式更有着千般的差异。这样的朋友总是“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因为无法玩在一起,思想上也产生隔阂,最后干脆连醒时也形同陌路了。而我逐渐发现了自己的洁癖,在学习文学和音乐的过程中,过多关注形而上的问题,而完全忽略了人与人之间在俗世的关系,更对很多入世的学科和人嗤之以鼻。当然我现在发现,在自己没有经济基础的时候,这样的任性是很危险的,也是很自闭的。

    大一暑假在一个剧场实习,接触到了向往已久的圈子,换言之理想主义者们和性情中人。那里一度被我觉得是心灵的家,交了一群自以为无坚不摧的朋友,喜欢上了一个男孩,度过了心里最美的夏天。可回美国上学后,却是之间微信都没发过,断了联系。以后认识了更多圈子里的人后,才发现自己从不是不可或缺的。太多的人脉网络,一个走了马上又会有另一个补上,我也只不过是当时大链条中的一环而已。那个梦的破灭也让我对真诚长久的人际交往失去了信心。在这个今日把酒言欢,明日天各一方的社会,哪里还有奢侈的时间去培养一段长期的感情?除了高中时的朋友,我也不再有过牢固的长期关系。

    去年夏天,参加了一个以人文艺术为主题的课程,名为LSXY,由一个艺术家主导,全球各个名校的学生参加。我最初很兴奋,以为终于找到了志同道合,在这个年龄和我一样洁癖的朋友。可随着课程的推进,同学之间的交往方式却让我越来越不自在,充满矛盾。一方面,深深发觉到了成长环境的不同,同学中不乏富二代、知二代,从小与父母和父母的朋友那里得到的见识,相比之下让我觉得自己的家庭教育聊胜于无。另一方面,感觉又回到了美国大学时人与人之间的惺惺作态(当然也是为了快速融入,但我心里上很排斥这样社交型的言谈),课程期间大多是非常政治正确和正能量的观点交流,没有我所期待的那种敞开心扉、真诚无我的交流。当时为了促进关系,也有不少酒肉活动,但我觉得和任何庸俗的社交游戏并没有任何区别,所以大多避而不去了。之后也发现了每个人的向往和志趣是如此不同,便逐渐疏远了。

    总归想想,这一路下来,从那个骄傲自信,爱出风头,一时无二的女孩,已经变成了一个远人避世,孤芳自赏,少言寡语的姑娘了。这些年,客居他乡,几乎一年换一个地方。在一处热络的朋友,之后因为距离远了,生活也大不同,便少有联络了。和人相处的方式也换了个样儿,从不期待可以久聚,之前清清白白不亏不欠,从开始便想着散场那一刻。虽然告诉自己,才二十一岁,以后还长着呢。但是想想,在二十一岁这个最好的年纪,却觉得生活已经不再有什么色彩,对未来没有什么期望,不禁觉得分外凄凉。

    因为小时候向往文青,长大又学文学的关系,这几年写字都不清不楚的,好像不玄奥,不深刻就不能动笔。可今天看到Allen Su的博客,和当年喜欢他的时候并无二致,除了更豁达、更成熟外,还是清清楚楚的大白话,就像清清楚楚地面对自己的人生。而我却似乎一直在把并不伟大的生活文学化、哲学化,麻痹自己,以致于最后完全看不清了自己的样子。

    我很羡慕那些有着明确人生目标,且目标浅显的人。他们可以心安理得地活着,沉浸在生活中。可我从高中起就不断问自己一些终极的问题,比如人生中的感受是不是重复的,经历如果不能提供新鲜的感受还有没有意义,而最后,活着到底有什么意义?高中时只是装样子,提着玩玩,可到了大学这些问题在我心中却越来越真,和我的生活关系越来越紧密,陷入其中无法自拔。而一旦无法解答,我便无法生活,觉得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劳的。

    我一直在想,以前的那种乐观自信是从哪里来的呢?一方面是生活顺风顺水,别人的肯定造就的,另一方面我的内心一直在模仿着别人。初中时模仿赫敏和曾子墨,内心笃信自己是个女强人;之后模仿苏醒,乐观、幽默;后来又模仿身边优秀的朋友。而我一直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谁。于是我和朋友走远,不再崇拜什么人,希望把自己清成一张白纸,想看看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可是发现,真实本质的我是这么的毫不引人瞩目,而且无欲无求。

    摒弃了那些模仿的对象,我的愿望、创造力、生命力在哪?我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意义何在?没想到转了一圈,又回到了这个问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重返博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yufd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