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一天晚上我骑着自行车沿着工农路要回北区的时候,脑海里突然浮现出了关于过去的某一段记忆,突然想起的时候自己都惊讶了,我居然经历过这样的事,如果不是一下子莫名其妙地想起可能就这样忘了一辈子都想不起来。然后意识到我们在等着天亮起床等着断网睡觉的每一天里,在慢慢地淡忘了过去的多少事,可怕的是我们不知道自己最终忘了多少至死也不会再想起来的事情,或许曾经很重要呢,或许曾经以为自己一辈子都不可能忘掉呢。
所以开始在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不管开心的不开心的事,不管写得多烂,或许以后会觉得很有趣,等到日后含饴弄孙的年纪也好做些有事实根据的“想当年”的感慨。
好像有“一个人读过的书里藏着他走过的路”这么一个说法,所以把自己零零散散的读书摘录集合到一起,回头看看,自己以往的闲暇日子也就不是那么乏善可陈了。以前看书都是看到喜欢的片段随便找出一本本子就记下来,这些本子也不知道现在是在那个角落里悄咪咪地泛黄了,只能把手头上能找到的先记一记,以此为开头,好勉励自己日后看书要勤做摘录,看见自己的脚印才知道自己是怎么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我们每一个人活一辈子,不可能永远都做主流的事情,总有那么几次,我们做出了与众不同的事情,做出了不符合常理的决定,我们变成了怪小孩,变成了少数人,变成了异类,但是我们并没有错,有些事情的确是没有对错的,只是不同而已,我觉得,支持同性恋其实是在支持一个包容的心态,支持一个宽容的社会,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里面,我们要听少数的声音,要尊重少数的权力。我希望我有一天能够看到,30岁的女生不会被轻易冠上剩女的头衔,屡被催婚,五六十岁还在追求爱情的老人,不会被人说“老不正经”,只生了女孩的妈妈,不会被要求继续追生男孩,我希望有一天能够看到,年轻人的婚姻不会无法自主而被两个家庭左右,丁克家庭不会被三姑六婆指指点点,选择终身不婚的朋友不会成为异类,同性恋,不会难以启齿,不会孤单无助,只要我们这一代继续努力,我相信这一天,不会太远。”
——暴走漫画
以前是有一段时间暴走大事件每更必看的,已经很长一段时间没看了,近期听说被禁了也没有什么感想,这不算是读书摘录,是某一期节目里王尼玛就当时某国同性恋婚姻合法化发表的一段评议,觉得很是振奋人心所以摘抄下来。现在和看这期节目的时候相比大概了多长了两岁,现在的感悟是:我们都希望生活在一个宽容的社会,希望自己的行为能够被理解被包容,也做好了去理解包容他人的准备,但我们还是都默默地活成了多数人。
“噢,你不明白。”我说,“这不是怎么样的问题。世界上有人喜欢查时刻表一查就整整一天,也有的人把火柴棍拼在一起,准备造一艘一米长的船。所以说,这世上有一两个要理解你的人也没有什么不自然的吧?”
“或许类似一种什么爱好?”直子好笑似的说。
“说是爱好也未尝不可。一般而言,头脑精明的人称之为好意或爱情,你要想称为爱好也是可以的。”
——《挪威的森林》
很有意思的告白,这本书是在坐在方所的地板上看完的。
人的心是世上最矛盾的东西,它有时很野,想到处飞,但它最平凡最深邃的需要却是一个憩息地,那就是另一颗心。倘若你终于找到了这另一颗心,当知珍惜,切勿伤害它。历尽人间沧桑,遍阅各色理论。我发现自己到头来信奉的仍是古典的爱情范式:真正的爱情必是忠贞专一的,惦着一个人并且被这个人惦着,心便有了着落,这样活着多么踏实。
——《婚姻反思录》
你太缺少随遇而安的天赋,所以你就成了一个没有家园的人。你在飘流中逐渐明白,所谓共享往事只是你的一种幻觉。人们也许可以共享当下的日子和幻想中的未来,却无法共享往事。如果你确实有过往事,那么,它们仅仅属于你,是你的生命的作品。
原本非常亲近的人后来天各一方,时间使他们可悲地疏远,一旦相见,语言便迫不及待地丈量这疏远的距离,人们对此似乎已经习以为常,生活的无情莫过如此了。
——《点与面》
可是我知道,问题并不在于是否勇敢。我相信我有足够的勇气面对生活中已经发生的一切,我甚至敢于深入到悲剧的核心,在纯粹的荒谬之中停留,但我的生活并不会因此出现奇迹般的变化。人们常常期望一个经历了重大苦难的人生活得与众不同,人们认为他应该比别人有更积极或者更超脱的人生境界,然而实际上,只要我活下去,我就仍旧只能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我依然会被卷入世俗生活的漩涡。
生命中那些最深刻的体验必定是最无奈的,它们缺乏世俗的对应物,因而不可避免地会被日常生活中的潮流所淹没。当然淹没并不等于不存在了,它们仍然存在于日常生活所触及不到的深处,成为每一个人既无法面对,也无法逃避的心灵暗流。
我的确相信,每一个人的心灵中都有这样的暗流,无论你怎样逃避,它们都依然存在,无论你怎样面对,它们都不会浮现到生活的表面上来。当生活中的小挫折彼此争夺意义之时,大苦难永远藏在找不到意义的沉默的深渊里。
真正的痛点是无从超越,没有意义能够引渡我们。
——《生命中的无奈》
以上片段摘选自周国平的散文,看的第一本周国平写的书是初中时期看的《妞妞》,那时候看到的周国平是一个患有先天性疾病生命短暂的小女孩的父亲,所以更能理解《生命的无奈》一文中他对于苦难的意义的见解,我们不能期望“一个经历了重大苦难的人生活得与众不同”“认为他应该比别人有更积极或者更超脱的人生境界”,难道说一个经历了丧女之痛的父亲就应该对生活有更积极乐观的态度,更能对人生的苦难释怀吗?瞎扯。我们认为生活中经历了种种艰难困苦可以磨砺我们的心智,让我们得以在往后的日子里更好地应对各种挫折考验的想法,也就是在经受了无可避免的苦难之后自己宽慰自己的借口吧。没道理说我今天经历了一件不开心的事,能在我在以后遇到不开心的事的时候不开心能少一点。但是好在我们在生活中经历的艰难困苦,大多数是可以找到意义宽慰自己的,“真正的痛点是无从超越,没有意义能够引渡我们”,如作者的丧女之痛,想来是找不到意义可以让自己释怀的。
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的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槌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成像挨了槌的牛一样。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槌不了我。
——《黄金时代》
王小波的很经典的著作里很经典的一段话,让我想起高中同学高中的时候发的一段微博,意思大概是“我们处于这样的一个年纪,只要努力,什么都可以改变”,年少轻狂是真的好啊~
现在我们也都各自活着。我想,无论失掉的多么致命,无论手中被夺去的多么宝贵,也无论完全变成另一个人而仅仅剩下一层表皮,我们都能这样默默无闻地打发人生,都能伸手拽过额定的时间将其送往身后——作为日常性的重复作业有时还会做得十分快捷。如此想着,我心里仿佛现出一个巨大的空洞。
——《斯普特尼恋人》/村上春树
有时候就会突然觉得人过得那么行尸走肉,日子那么漫无目的和无聊,连太阳升起落下都是齿轮和链条带动的机械性重复动作一般~
秋色已浓,且读且思之人,才是美的。
天空日渐高远,正是立志做事之时,读书,可给予你力量。
人生即绕路,我不知道从哪里开始算绕路,因为绕路,所以途中耽搁,没有比途中耽搁更快乐的事,也许绕路才是货真价实的人生。
不读书的人,是失去了翅膀的鸟,真的哦。
人是为了观看美好的事物而生的,是为了寻求感动,行走于人生的漫长旅途,哪怕只是一本书。
不要想“算了吧”,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美好的,清纯的事物,值得我们痴迷,悲哀,埋首其中。
蹦跳 飞翔 翱翔 读书是人生的跳板
不论是谁,都看不见自己的后脑勺,能让你看见后脑勺的,是读书这件事。
明日即是后援。
不起眼也很好啊,老天看着,大地知道,那就是你的勇气啊。
林英美子认为,头衔和名誉就像纸屑一样微不足道,追求美好事物的旅程,即便漫长,也是快乐的。
总是意气风发,随时准备跳跃,就算大雨滂沱,也绝不服输,我们是青蛙的孩子。
只要读书,你就能遇见截然不同的想法,体会从未感受过的心境,尝试从未想过的信念和活法。正因如此,读书才能丰富你的人生。
活着就是一个无可替代的 日子的累积。
像我家这样又小又旧的书店,开的时间久了,也会遇到不同的人。来光顾的都是读书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是水平很高的人:不是指知识丰富,而是具有某种内省精神的人。
能够自我反省的人,大多坦诚又谦虚,那种谦虚会使人显得有内涵,散发出魅力。那些觉得自己很了不起的人是不行的。最要不得的是执迷于权力的人。不能只看地位和头衔来判断人的价值。有些人觉得只要是政治家或商界大腕就一定很厉害,其实这类人一旦上了年纪,失去了头衔这件铠甲,再加上体力衰退,就会突然丧失自信,萎靡不振,甚至为了掩饰而变得盛气凌人,或是变成一个沉默寡言,不与外界交往的老人,这样很不好。
岁数大的人要不招人讨厌,就得学会谦虚低头,不要反复卖弄“我有过这样的经验”,“我知道这个那个”,那都是微不足道的,只有谦虚坦诚,周围的人才会告诉你各种各样的事。我觉得,做人就是要与不同的人接触,并由此获得能量。只有尽量多地获取那些能量,人才能活下去。
身体衰弱,头脑还可以运转,我已经九十多岁了,浑身上下都是毛病,居然还可以动脑筋,真是不可思议。所以我想到什么,就在海报上画什么。大家看得高兴,我也觉得幸福。
——《接触不同的人,让我获得了生存的力量》
九十岁,已是人生最晚年,即便如此,十八岁时的疑问“人生应如何度过?”还没有得到解答。所以,如今依然努力地活着,只顾读书,一心求道。或许是蝼蚁之辈的最后挣扎。
——《今日店休》/坂本健一
日本的一个开旧书店的九十岁的老爷爷写的书,老爷爷会在书店门口挂自己画的海报,内容多是一副简单的图像附上一两句话,海报均被收录在书中,这样的一种书店文化真是让人向往,希望自己老来也能有老爷爷这样的思想感悟和情怀。
“我属于那种喜欢在咖啡馆待到很晚的人,”年长的侍者说,“同那些不愿意回家睡觉的人待在一 块儿。同那些夜间需要一盏灯的人待在一块儿。”
“我想回家上床睡觉去。”
“我们属于不同类型的人,”年长的侍者说。他此时换好衣服要回家了,“这不单纯是青春和信心的问题,虽然这些东西是非常美好。我每天晚上都不愿意关门打烊,因为可能会有人需要待在咖啡馆。”
“Hombre,有通宵营业的bodegas啊。”
“你不懂。这可是一家干净温馨的咖啡馆呐。亮堂堂的,灯光又美,而且现在,还有树影。”
“晚安吧。”年轻的侍者说。
“晚安。”他说。他关上了电灯,然后继续自言自语。灯光当然重要,但是,这地方还必须干净温馨。你不需要音乐,你肯定不需要音乐,尽管这个时辰还开门营业的也就只有酒吧,但你不可能充满尊严地站立在酒吧柜台前面。他担心什么呢?那不是担心,也不是恐惧,对于虚无,他是心知肚明的。一切都是虚无的,人也是虚无的。正因为如此,才需要灯光,还需要一定程度的干净和有序。
——《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海明威
对于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的向往,不单纯是青春和信心的问题~
我们生在世界是孤独。
每个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铁塔里,
靠一些符号同别人传达自己的思想。
这些符号没有共同价值,意义是模糊,不确定的。
我们非常可怜地想把财富传给别人,
但别人却没有接受这财富的能力。
我们只能孤独行走,
身体互相依傍却并不在一起,
既不了解别人也不能为别人所了解。
——《月亮和六便士》
前阵子不知道为什么这本书就很畅销,看完之后没有GET到它畅销的原因,百度百科关于这本书的介绍是这样的:“作品以法国印象派画家保罗 高更的生平为素材,描述了一个原本平凡的伦敦证券经纪人思特里克兰德,突然着了艺术的魔,抛妻弃子,绝弃了旁人看来优裕美满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用圆笔谱写出自己光辉灿烂的生命,把生命的价值全部注入绚烂的画布的故事。贫穷的纠缠,病魔的折磨他毫不在意,只是后悔从来没有光顾过他的意识。作品表现了天才、个性与物质文明以及现代婚姻、家庭生活之间的矛盾,有着广阔的生命视角,用散发着消毒水味道的手术刀对皮囊包裹下的人性进行了犀利地解剖,混合着看客讪笑的幽默和残忍的目光”,作者站在艺术的高度,似乎觉得为了艺术上的突破,什么样的牺牲都不为过,天才艺术家疯狂出格是正常的,不为人所理解是凡夫俗子的错。我倒是觉得一个在艺术层面有很高造诣的人,个人的品德修养就不应该太差,难道艺术成就和思想道德水平是不可兼得的吗?起码破坏朋友家庭这种行为还是可以没有的吧?作品原型高更抛妻弃子在塔希提岛与未成年女还结婚在当时也是颇受争议,但现今已被他在绘画上的突破和成就所掩盖,似乎基于他在艺术上的成就,人们放宽了对他的道德要求,但如果一边肯定他对于艺术的贡献,享受他带给人类的艺术进步成果,一边又谴责他的出格行为,又显得有点两面三刀了。所以该不该让道德给艺术让步呢~
我与这群朋友格格不入,和他们在一起,仍会觉得寂寞,但我离不开他们。酩酊大醉和大肆吹嘘究竟有没有令我发自内心地快活过,我是真记不得了。自始至终,我都没学会喝酒,以致于每次醉后都狼狈不堪。但这一切都非我所愿,就好像是有人强迫着我这么做一样。我之所以做出违背自己本意的事,是因为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去面对真实的自我,我怕自己会一直孤单下去,怕自身的柔情与道德感战胜叛逆,怕内心的爱意卷土重来。
——《德米安:彷徨少年时》/黑塞
好像小学初中的班里,总会有那么一个受众人排挤的人,应该也有很多为了不被排斥在外强行合群的人吧~小学二年级的时候班主任跟我妈说我不合群不和别的同学玩,已经忘记当时自己是哪根筋有毛病了
In my younger and more valuable years,my father gave me some advice that I've been turning over in my mind ever since,"Whenever you feel like criticizing any one",he told me,"just remember that all the people in this world haven't had the advantages that you've had."
要离开的最后的那天晚上,皮箱都已经装好了,汽车也转手卖给了杂货店的主人,我走过去想要再欣赏一下那幢庞大,混乱,象征着失败的公寓。在白色的大理石台阶上面,不知道哪个男孩用砖头写了一个肮脏的字眼。在月光的映射下格外显眼,于是我就用脚将它擦掉了,鞋子和啥子碰触时发出沙沙的响声。后来我又到海滩上闲逛,躺在海滩上。
那些海边的别墅大部分都已经没有人居住了,周围几乎没有灯光,只有一只漂泊在海湾上的渡船发出昏暗,漂移的灯光。当明月当空,那些渺小的房子逐渐消失不见了。一直到我慢慢地感觉到当年让荷兰人的眼睛大放光彩的这个古岛——一片碧水荡漾的,清新的新世界。那些不见的树木,那些因为盖茨比的别墅而被砍伐掉的树木,曾一度随风飘荡,悄声回应着人们最终也是最了不起的梦想,在那昙花一现的奇妙瞬间,人类在看到这个新世界时,肯定是屏息凝神,情不自禁地陷入到那无法理解也难以企及的美学欣赏当中。最后一次同他的能力相匹配的奇观面对面。
当我坐在这里缅怀那个古老且未知的世界时,我想起了盖茨比第一次发觉黛西码头上那盏绿灯时的惊奇之情。他历经千辛王苦才抵达了这片蓝色的草坪之上,他的梦想,尽在眼前,他似乎随时就可以抓住,然而他并不清楚那个梦已经被丢弃在他的身后,丢弃到了这座城市的另一侧那无边的混乱模糊的地方了,在那里,黑夜中合众国的黑色的麦田不断向远方伸展开。
盖茨比对那盏绿灯无比信任,那个在我们面前一年年逐渐远去的美好未来,原来它在我们的追逐中逃走了,不过那也不要紧,明天我又要加快脚步,将胳膊再伸得长一些······总会有一天·······
于是,我们拼尽全身力量,向前划动,让小船逆流而上,却又不断退回到从前。
——《了不起的盖茨比》
是听了歌去看电影,看完电影看书,看完中文版看英文版的一个故事。结尾一直觉得很意味深长但是一直没有体会到作者的心境~很美就是了。
——关于独处
说实话,无论友情,爱情和婚姻赋予我们的羁绊多么深刻,到最终我们还是要自己追寻幸福。
对于有价值的人来说,如果他懂得减少自己的需求,以保全或扩大自己的自由,并且尽量避免与他人发展亲密关系的话——毕竟人总得和其他人打交道,那他可以说是具备了真正的人生智慧。
——《隽语与箴言》/叔本华
叔本华这段关于独处的见解,仔细想想确实是有道理到不行的,但因为过于理性实在是少了那么点人情味。
多雨的七月,浓重的阴影中,
你悄悄行走,如夜一般寂静,避开了所有守望人。
今日的清晨已闭上双眼,
罔顾东风高声咆哮,连连呼喊。
永不入眠的碧空已遮上一层厚厚的纱幕。
森林里也不再传出歌声,
每一户人家都关上了房门。
你是孤独的旅人,行走在这空寂的街上。
哦,我唯一的朋友,我最爱的人啊,
我家大门是敞开的——请别像梦一般地路过。
——《孤独的旅人》/泰戈尔
泰戈尔的小诗太多了还都写得好有意境,但是过目就忘了,印象最深的只有那一句“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每次觉得“好气哦但还是要笑着活下去”就想起这句话,有文化就是好,吐槽都这么有意境还一副充满人生哲理的感觉。
这是真的。
有个村庄的小康之家的女孩子,生得美,有许多人来做媒,但都没有成。 那年她不过十五六岁吧,是春天的晚上,她立在后门口,手扶着桃树。她记得她穿的是一件月白的衫子。对门住的年轻人同她见过面,可是从来没有打过招呼的,他走了过来。离得不远,站定了,轻轻的说了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没有说什么,他也没有再说什么,站了一会,各自走开了。
就这样就完了。
后来这女人被亲眷拐子卖到他乡外县去作妻,又几次三番地被转卖,经过无数的惊险的风波,老了的时候她还记得从前那一回事,常常说起,在那春天的晚上,在后门口的桃树下,那年轻人。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爱》/张爱玲
看张爱玲的书是高中的事了,那个时候就爱看张爱玲,林徽因,三毛的书,对比一下现在看的书,感受到自己心智和追求都大不一样了。还是有在成长的。“仔细想想,我们每个人,都是会越来越好的。”“只是那最终的成长,不一定是我们希望成为的样子。”大一的时候不知道从哪里摘抄的酸句子,矫情到不要不要的。
转眼一年又到头了,依然在无心科研无所事事,陷入了总结不出2017一年做了什么正经事想不到新的一年该达成什么目标的恐慌,所以难的不是一路前行,而是回顾总结和前瞻规划 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