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写意精神——刘大林中国画的民族情怀

写意精神——刘大林中国画的民族情怀

作者: 艺王府 | 来源:发表于2019-11-20 16:07 被阅读0次

    刘大林,字气浩,一九四九年生于湖南九嶷山下,号九嶷山人。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甘肃省文史馆馆员、高级美术师、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中国西部书画院副院长、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上海书画研究院特聘画家、中国书画名家联合会广东分会副主席。

    刘大林长期专心于中国画的研究,尤酷爱画马,作品参加全国性和国际性展览,并被国内外博物馆、文史馆、展览馆、个人收藏家收藏,数百幅作品被国内外报刊发表刊用,作品入选《国际画家大辞典》、《当代书画精英大典》等名人集和辞书,作品曾在德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展出。

    绘画中思想的出轨 —— 评著名水墨画家刘大林

    文/宋宝隆(中国画鉴赏评估师)

    陆游在七律诗《观村童戏溪上》有诗对马的描写:“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后人评解说竹马冲进了野塘,风筝在空中骄横。我认为陆游写的竹马是密密麻麻的马像绿色的竹林向我们移过来,或驰骋在梦中,那种风驰电挚,又像风筝般肆无忌惮在空中飞……当然,这是我对马灵魂的理解,也有可能与常人的理解有些出入。

    读刘大林的画,必须有意想不到的结果,必须有惊心动魄的场面,必须有思想出轨,必须有滚动的踉跄与凤鸣。

    徐悲鸿的马,是在描中国人民命运,是一种苦与悲的象征,也是化解苦与悲的一种药剂。它是鲁迅笔下“千夫”的形象,在写意手法上徐利用了西方的透视,撇之捺之,他的马,有“笔笔乖戾”之风。无论如何,他的画有佛教中的“悲与化”。这也是徐的高明之处。徐的马传播给读者的更多是一种哲学思维,以及人在社会当中对属性与命运的思考。

    而刘大林的马,从徐这里得到了精神的迂回,从当代哲学的思考又回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即道家:由灵性出发和个人性情的铺张与渲染。他的马,没有丁点悲味,而是一种放旷、自由,是心灵的解放,是血液的扩张,是生活对明天的拥抱与赞美,这样的作者,是接地气的,是吃米粮酒肉长大的,是个人信念能完全驾驭生活楚痛的。

    实际上,刘大林的绘画已经达到了思维上的“放任”与“离开”,对现实的离开,他面对宣纸与生活,已经不是麻木、将就与妥协,而是去发展个人面对俗世选择更多的可能性。他以马的勇气冲破各种枷锁,各种厉害,各种空间关系,索尔仁尼琴说:“一个作家的任务,就是要涉及人类心灵和良心的秘密,涉及生与死之间的冲突的秘密,涉及战胜精神痛苦的秘密……”作家如此,画家也当如此。既然我们选择成为一位画家,那么我们创造的作品就必须忠实于时代的真相和我们内心的尊严。刘大林的画,就是探求心灵方式的一把钥匙,他的画,是风中晃动的飞镖。

    单从画面讲,刘大林的笔墨能化,即化险为夷,或化夷为险,它们在相互转化。他的马大多与高山、太阳、风雪,古树为背景衬托。山、风、雪、树是自然的造化,是民族精神的中心,画面其实就是化物、造神。读他的画,会惊奇地发现马的背后唯独没有人物,我则认为,他的马就是人,是人的内化,就是人与物高度言志的一种体现。

    马的形态,由群马、飞马、站马、匹马 、纵马、云马、孤马、神马……组成,无记刘大林的马有怎样的构成,他的马,都在遥远与近处的梦中守候,在岁月的悄然与流逝种静默,他的马,一直都在那里低吟,磨砺与奋起。

    刘大林虽进入古稀,然精力不衰,正好致事能详,他的大情怀,大格局像画面的风雪在无边地滚动,出生湖南而安寓广州的他,拥有晚晴之颐乐,丹青之明珠。

    意气风发,不可凋谢。祈愿他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2018,2月于大连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写意精神——刘大林中国画的民族情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ywoi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