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选刊》
遇见“蛤蟆先生”

遇见“蛤蟆先生”

作者: 胡巴豆 | 来源:发表于2021-03-09 14:49 被阅读0次

            出门透气,逛荡在街上,初春的温暖还不足以让街头浓妆淡抹,光秃秃还是主格调,除了车水马龙还真看不出这里是市区。

            快速发展的时代,没有谁是谁的中心,显然这里已走进没落,无法支撑它曾经的繁华。一座座综合型商厦拔地而起,更具时尚气息,奢华铺天盖地,就像急切想要告知来客今天精致的装扮一样,偶有过度,沾一些脂粉在来客的肩头,很快也随风消散。

            在一条条街巷里穿梭着,学着文艺的样子,假装努力融入进去。在一个小巷口,遇见了一家书店,装修简陋,台阶很蹩脚,就像这门头的样子。进去时,老板坐在柜台前抽着烟,没有抬头,深深地埋在电脑的显示屏里,工业风的音响,我叫不出名字。

          书籍的陈设和普通书店没有二致,中规中矩。但厅里的正中摆放的一排书吸引了我,每本都跟着一页硬卡纸用钢笔字写着各类风趣的简介,立在书头的架子上,那一手钢笔字行云流水,沁人心脾。

            略读着,看见一本画册,粗略的翻着,觉得还不错,但是让我花五十大洋还真有点儿舍不得,因为还没有到让我出手的地步。努力的把每一个画面刻进脑子里,这算不算耍流氓?转身的架子上有汪曾祺的《生活是很好玩儿的》,《人间草木》各类文集,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雨季不再来》,《梦里花落知多少》,还有张嘉佳的《云边有个小卖部》,其他的都没记住,或者说乍一下想不起来了。

           

    书封

            就要放弃的时候,门口边上一本简约的书封上,一个有趣的名字《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吸引了我,多么有趣的标题。我拉住胡先生说,嘿,就要这本吧,这标题真逗。胡先生说,这本书是讲一些心理学的,据说书评不错,几个朋友都在看,都在推荐,正好有,我们也买一本看看。

            当听到心理学这三个字的时候,心有退意,担心晦涩难懂,但想想蛤蟆先生可能有反转呢,实在不行就让胡先生看吧,于是我去结账。也感叹自己的肤浅,怎么能因为一个标题就情绪化了呢。结账时老板才有了一丝声响,寒暄着,也给了这书一顿好评。

          又转了几小圈就回去了。回到家,洗干净手,去拆书封,这是习惯,从哪来的,无从考究,我定义为强迫症患者的自我纠结。

            拆开后的纸张感觉不错,有读下去的动力,读书还要讲究纸张质感的人还多吗?先是看了前言,套用了《柳林风声》的人物形象。这下就放心了,毕竟能在初三关键期还看《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就是我啊。

            整本书大致以蛤蟆的视角,与心理医生苍鹭的十次访谈展开,苍鹭医生同蛤蟆一起剖析现在人格形成的原因,然后加以引导,让蛤蟆自身去寻求解决的办法和抉择,在一次次的访谈的过程中推进,并以蛤蟆的心里和行为上的变化作为导出。在这个阅读过程中,读者也是可以跟着这种思维导图一起进行自我剖析的。我就这么做的,为了防止我断片儿,还特意做了笔记。

              一个人的性格养成,处事方法绝大多数时候同他的幼时的成长环境密不可分,尤其原生家庭。以前只是认同,就像记住一个概念一样,但心理上不能共情。当你跟着这本书里的方法一起去剖析的时候,你会发现,成年后的我们的心里行为上发出的都是有据可循的。当然在这里我确实与蛤蟆先生性格养成上共情了,但他的背景比我富有,题外话。

            因为没有做过真正的心理咨询,也并不了解真正的心理医生工作的状态,即便了解也是口头上的概念和影视作品,所以一直觉得这个东西很神秘。当它以非人的视角,穿插一定心理学的知识和沟通方式(特意去百度查询并观看了一些讲座分析),以故事的形式呈现,深入浅出,这个学问就简单了很多,变得容易理解,实在,看得到他的作用,当然文学成分也不容忽视,但通俗易懂,不那么枯燥晦涩也是肉眼看见。至少我这个脑筋是接受并认可的。

            总而言之,书读完了,有种清风吹进小弄堂,曲径通进疲乏的身影里的感觉,爽朗而解腻,言而总之,是本好书,推荐。

    笔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遇见“蛤蟆先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zfbq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