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一个人最大的秘密。
如今有太多人口诛笔伐原生家庭之错。那些在我们记忆深处的不愉快甚至是痛苦回忆,多半来自于原生家庭。
我还记得年少时那些暗自下定的决心是多么的坚定,以至于回望时发现很多坚定的背后已然忘记了初衷。
也有人反驳,那些小时候受过伤的人,不是一样活得好好的么?就好像你我。
柴静的《看见》里讲到药家鑫一案的采访。另一位已经脱离火海的网瘾少年尝试理解药家鑫。他说:我觉得我比药家鑫幸运,我熬过了那段苦难的时光,他还没来得及走出去就出事了。他说的苦难是与父权之间无穷的抗争。
药家鑫的父亲在接受采访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我虽然严厉,但我都是对的。
一位坚信自己永远正确的父亲,你怎么能说他对儿子没有爱,他的爱也很深沉。
我以为人们口诛笔伐的原生家庭之罪只出现在了中国,一个传统父权(母权)高于一切的、孝顺至上的国家。但似乎不是。
《无声告白》里试图“逃离”的家庭成员。他们之间的关系让人窒息。虽然这部小说着眼于更大的社会问题,例如种族歧视、女性歧视、同性恋等,但是最后问题的解决都要回归家庭。
《爱,不释手》中,磕药、滥交的女儿,期待自我救赎却又迷茫逃避发生婚外情的母亲。无一不展示了家庭关系给人带来的窒息感。
而东野圭吾的两部作品《秘密》和《湖畔》则更是聚焦于家庭。日本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介于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它所呈现出来的特征,也具有家庭关系的共性。
两个故事中都没有涉及警方的调查。它所使用的是家庭成员内部的自我观察和分析。
家庭关系包括夫妻关系与亲子关系。
总的来说,这两种关系之间是相互影响的。我们在探讨家庭关系的时候会更多得关注到亲子关系,而忽略了夫妻关系。
以中国的情况来看,亲子关系决定了夫妻关系,呈现压倒的趋势;西方国家对夫妻关系的重视程度要更高一些,然而似乎也不能解决亲子关系中的大部分问题;日本家庭中呈现出亲子关系与夫妻关系的对抗性,但是也能更好地体现正向相关性。
一位女性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即是妻子也是母亲。当她实现了妻子向母亲的角色转变之后,更愿意承担身为母亲的责任,这是一种与生俱来,无可抗拒的责任。在这种责任面前,东方家庭倾向于放弃妻子的责任,以便更好服务于母亲这个角色;而西方家庭更倾向于从母亲这个角色中出逃,以尝试更多的可能性。
母亲这个角色,很大程度上意味着牺牲。是否牺牲自我,这是一种抉择。
东野圭吾的两部作品都展现了这种抉择的艰难。
“为了孩子”和“成为自我”是个体在追求自由的过程中存在的冲突。小说体现了这种冲突性。牺牲夫妻关系,来实现亲子关系的圆满,某种程度上讲是在牺牲自我自由以实现另一种形式的自我圆满。
《秘密》是一个非常奇异的故事,表面上看起来是母亲放弃了夫妻关系以实现自我价值,实则是将夫妻关系视为束缚,以亲子关系为突破自己代替女儿来实现人生愿景。到最后,已经无法区分,这愿景究竟是母亲的愿景还是女儿的愿景了。实际上母亲的愿景和女儿的愿景合二为一了。因此小说人物也实现了这种奇幻式的合二为一。
我们的人生愿景里,有没有父辈的希望包含其中呢?有时确实很难判别。
家庭的秘密在于,你无法言说。你甚至不能明确地描述出你的感受,有时只是觉得糟糕透了。很多很多年后,你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甚至你一生都在寻找,却还是未知真相。
来自于家庭的秘密,无法回避。就算你故意不去想它,它也会影响你的一生。不如早些剖开,尽管会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