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女孩来说,归属感真的那么重要嘛?
我的答案是“yes”。
可能是我生性敏感吧,从懂事开始,我一直都觉得我的生活似乎只是某种形式上的一种“参与感”。我这个人特别喜欢一个人,一个人吃饭也好,一个人逛街也好,在或者一个人漫无目的走很长的路……
但,记忆中,我是一个特别胆小的人。上小学的时候,跑去同学家玩耍,一不小心玩到了天黑,连家都不敢回,可是又没办法,不敢麻烦家里人去接我,所以只能硬着头皮往家跑,我家是在隔着大路的最北面,而同学家是在经过一条路和巷子的南面,还记得那个时候,我为了壮胆,一出巷子就大声哼着歌往家飞奔,那会我还常常和父母抱怨为什么自己家住得这么远 (๑˙ー˙๑)
还后来就是高中了,因为初中基本上没太多可讲的回忆 (ಡωಡ) ,升入高三以后,压力大了好多,那段时间几乎每天都是4点起床,然后蹑手蹑脚的穿好衣服,出门(解释:①因为担心叠被子会吵醒舍友,所以我的被子都是早读结束以后跑回去叠的②洗漱用品我教室放了一套 (ಥ_ಥ)),因为教学楼供电都是7点,所以我都会提前带上台灯,有时候忘记拿了,就打开教室的多媒体投影补光,一开始也会觉得偌大的教室只有自己一个人,但后来其实慢慢习惯了,也就觉得没什么,毕竟学校可是神圣的地方,不会有什么妖魔鬼怪的,(额……老是自己吓自己),总而言之,高三那段时间也就这么过来了,结束了半夜躲在被子里背单词,结束了半夜12点去外面的厕所(心里默默抱怨:宿舍楼的厕所能不能给力点,死亡微笑脸!!),结束了一个人起早贪黑,结束了每周三节进行到深夜1点的补习(让住在学生宿舍的老师帮我补英语,),结束了每周五一个人住在宿舍的孤独感(每周五放假我会补数学,然后一个人在宿舍住一晚,周六在回家,那个时候班主任还允许我去她房间自己煮饭吃(๑><๑))。
故事大概就是这样了,在没上大学之前,我觉得起码我的生活还是充足的,可,慢慢地,你越成长,你的生活就越不受控制,或者说是,不随心。
好啦,言归正传,再讲到我们刚刚所提到的归属感。在我看来,归属感就像是附属品/拥有品。比如,我刚买的电脑,在没买电脑之前,我可能需要去网吧,又或者借别人的,无论是付钱使用与否,我都会觉得心里有点不自在,对,是 不自在。可是,当我买了电脑以后,不管我用还是不用,起码它是属于我的,我是实实在在拥有它的,我心里会不自觉的有底气。可别小看这两个字,有些时候,我们做一些事情,不正是依靠着有底气嘛?因为有父母撑腰,我们会有底气;因为卡上有余额,我们会有底气;因为有一技之长,我们会有底气;因为被爱,所以有底气。
从我个人来讲,我的归属感是毋庸置疑的宠爱,是爸爸冒着雪摔了两跤都要跑去夜市买到的烧烤和小龙虾,是妈妈偷偷放在行李箱最底下的零花钱,是姐姐吵完架还买来的炸鸡和奶茶……
每个人对归属感都有着不同的定义和不同的理解。无论你的归属感是来自于父母的,还是来自于爱人的,我都希望你的归属感在某个时段是来自于你自己本身的。
【我的灵感到此结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