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年中秋,湖国国都湘安城一家知名酒楼二层雅间。
三位衣着锦袍、朝廷命官模样的中年男子正在小酌闲聊。聊着聊着,话题就拐到了他们年轻的时候,其中一个不无感慨地回忆起从前每逢佳节,各家公子总要聚在一起雅集,有才华的即兴赋诗作文,博一声喝彩,才疏学浅的贵族子弟们也不愿放过这种附庸风雅的机会。这些诗文中,不乏有日后传世的佳作,倒也成了这些凑热闹的公子们吹嘘的资本。
正当他们都沉浸在追忆往昔的情绪里,屋里看上去年纪最长的锦袍男子带着点儿神秘开了口:“诶,你们还记得二十年前,木兰国那位墨娘子吗?”
“怎么不记得,当初她来湖国游历的时候,还女扮男装参加过一次湘安城名流组织的中秋诗会。那日我们就眼睁睁看着这个初出茅庐、名不见经传的小子夺了头彩!”坐在他对面、方才一心回忆雅集的那一位接口道,仿佛当年的场景还历历在目,但语气中却没有了那时候年轻气盛的不服气,只剩下欣赏和感叹。
坐在侧边看上去年轻些的那一个也点头表示赞同,“我读书的时候,墨娘子的名气已经传遍了湖国。家父可没少拿她做的诗词文章来教育我,说人家一个弱女子,写的诗文却有大气象。但再往后我就没听说过她了,不是说她嫁人了吗?”
主座上的锦衣男子有些满意地颔首道:“对啊,后来她突然就悄无声息地嫁了人,我们这些昔日的点头之交也都与她没了联系。不过前些日子我兄长去了趟西域,倒是在信里跟我提了一句,说是见到了墨娘子的儿子。”
年轻的那位颇为捧场地摆出了惊讶的表情。“墨娘子盛名在外,她儿子想必也是惊才绝艳吧?不知小公子如何称呼?”
“兄长说他的才学比起墨娘子,有过之而无不及。他近来好像也在游学四方,行事倒是和他母亲一样神秘,只知道旁人都唤他作炅公子。”锦衣男子的神色带上了一点炫耀,这是他们年轻时不经意养成的习惯,仿佛能拐弯抹角地与名人雅士搭上点关系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使得自己也随之高雅了起来。
听到“炅公子”的名号,对面的人却是露出了发自内心的惊讶。“我家竖子方才还在说他结识了位才子,在白日间的中秋雅集赢得了满堂称赞,若我没记错,就正是这位炅公子了。那诗我也看了,写的是真妙,开篇一句‘疏桐漏月惹灵凤,清鸣唱罢千秋梦’,颇有墨娘子当初的风采。”
席上静了一静,二人仿佛都在细细品读这句诗的意境,片刻之后席上传出几串爽朗的笑声,“甚妙,甚妙!这炅公子,怕又是个不世出的麒麟才子!”
隔壁雅间。
两位年轻公子正对饮,好巧不巧将一墙之隔传来的热火朝天的讨论尽收耳底。
护国将军府世子猝不及防被自家老爹在背后叫了声“竖子”,微醺的笑脸上带着三分揶揄七分钦佩地举起了酒杯,“炅公子来湘安城不过半月,就连家父和几位世叔师伯都对你的才华赞赏有加。这杯酒敬你,公子来日必将名动天下!”
穿月白色直裾的清隽公子亦端起酒杯,抿了口酒,嘴角漫开一缕浅淡的笑意,衬得一张精致的面孔愈发温润儒雅。
的确,来湘安城不过半月,这边的进展倒是比他预想的更加顺利。
刚刚应下木兰国国君布下的差事的时候,炅皇子内心里也一度认为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然而在他以炅公子的身份趁夜悄悄离开敏王府时,他已对此有了一个粗略的计划。
墨娘当初扬名天下用了八年的时间。他身为皇子,虽读了很多书,却大多关乎文韬武略,在才情方面自认不如墨娘,再加上扬名这件事情大多时候离不开时运眷顾,直接复制墨娘的路子自然是行不通的。不过幸而墨娘是他的母亲,他倒可以借助这一层关系另辟蹊径。
于是离开木兰国都城之后,他先回到墨娘的故乡拜访了几位墨娘的故人。这几位故人里有白发苍苍的老先生,也有不惑之年的富贵商贾,但无一例外都是交游甚广的惜才之人。他隐藏了皇子身份与他们叙旧,并给他们看他写的文章,很快获得了他们的认可与赞赏。
这之后,他再带上他们为他写的引荐信辗转于西域六国之间。而墨娘有个聪慧的儿子这个消息,也会很快通过那些故人的人脉网传开,助他在西域六国好好地刷了一波存在感。
但这还远远不够。他在六国游历的主要目的,是以西域才子的身份,接近那些来自湖国和南国的权贵与富商。他们年轻时候大抵都听说过墨娘的名字,而西域之行巧遇昔日才女之子,绝对算得上是旅途中的一桩轶事。如此在他们的津津乐道中,便足以将他的名字带回到东部的两个大国。
等到六月末时机成熟的时候,他动身前往湖国和南国,借着先前的势头参与王公贵族的集会,在集会中崭露头角,最终在权贵阶层当中积累起自己的名气,并将自己的作品流传民间。
至此,天下人差不多都知道了墨娘有他这么个儿子,下一步便是让天下人认可作为麒麟才子的他本人。
211年春,华夏八国的文人圈儿里传开一个消息,说是清明时节,炅公子将会回到墨娘的故乡芒城拜祭生母。这本是个很平常的消息,但是不平常的事情在于,炅公子竟首次谈及了母亲生前的事情。他说墨娘嫁人之后,父亲因事务繁忙,二人聚少离多,而家族的家规又不允许母亲再外出交游。母亲空有一身才情却无人和鸣,想必是孤独的,对昔日的友人们也甚是想念。故而今年虽是他回乡祭拜母亲,然而但凡是还没有忘了墨娘的,都大可一同前往,以表追思。
因此清明时分,来自各地的人群全都聚在了小小的芒城,其中有当年与墨娘交好的翩翩才子,有欣赏墨娘才情的高官贵族,也有慕名而来的平民百姓。清明当日,炅公子衣着缟素,长跪于墨娘衣冠冢前,泣血而作《木兰女儿诔》,在场观者无不动容落泪。参与祭拜的其他名士也纷纷吟诗相和,其情之深、意之切,使得佳作频出,最终收录成册后,所影响的绝不止当日同去的数百人。
而在当日的诗文中,《木兰女儿诔》不仅诉说了对亡母的思念,更在悲伤之余直白地揭示了深闺女子的无奈与乱世天下的艰辛,发乎情、心系乎苍生,可称得上是一部绝唱。
借助着祭拜的规模之大,墨娘当年的名望之高,以及炅公子自身的文采斐然,这篇《木兰女儿诔》就此扬名天下。市井之中,哪怕未曾听闻墨娘名字的人,也都知道了炅公子曾作出这样一篇传世文章。
211年重阳,南国岳麓山。
正值秋高气爽的双九之日,南国的少男少女们结伴登高,岳麓山下一派热闹景象。
这样的日子里,给炅公子递了帖子相邀的世家公子并不在少数。然而自从半年前名声大振之后,他便不必再像先前那般时时绷紧着一根弦了。相反他有意识地在保持自己与各世家权贵之间的距离,刚刚好不至于太亲近被人拿捏,又不至于太疏远而被遗忘。这样的若即若离甚至使得他视权势为无物的清贵才子名声更加稳固,而他本人自然也乐得清闲。
而近日来因为天气转冷,他受了些风寒咳疾加重,原本是打算一封帖子都不接的。然而想想自己好像也有些日子没有出现在众人视线中了,于是他按着太阳穴,还是叫侍卫将所有帖子都拿了过来,思量片刻,最终择了太子太师府里送来的一封写了回帖。
太子太师的长子素来不爱走动,在都城中的熟人并不多,加上炅公子的身体不好,二人走的也不快,这一路总体来说算得上清净。等到他们行至爱晚亭的时候,亭中已熙熙攘攘聚集了许多人,炅公子淡淡扫了一眼那边,并不想在这里暂歇。然而还不等他提步向上走,那边便有眼尖的人发现了他们二人的身影。
“哎,那不是炅公子吗!”
“真的是诶。我还以为今日登高,公子是不来了呢。”
“公子您来得正好,大伙儿正在亭子里作登高诗,公子也来题一首如何?”
“你也真是的,自己夺不了头筹,就拉着公子来作诗,想让我们谁都得不到头筹。”
“呵!也不知道出发前是谁嚷嚷着想亲眼见证公子作诗的。”
炅公子被不远处众人的七嘴八舌缠到不行,只好略带歉意地与太师长子对视一眼,太师长子并不在意地一笑,二人便一道向着爱晚亭走去。
就在炅公子被众人一哄而上地围住等他作诗时,他余光瞥见太师之子,心下不禁感叹他当真是像传闻所说的那样,极少与其他世家走动。只见他就独自站在亭柱一侧,却没有人上前与他打招呼,可见是生疏至极。
炅公子很快便提完了诗,搁笔后颔首一笑便向着太师之子走去。走到身边才发现另有个被侍卫簇拥着的小公子,也在朝这个方向走过来。小公子面上没什么表情,炅皇子却轻易地从他的眼中看出了不耐烦,他走到太师之子面前,好像甩开了什么讨人厌的麻烦一般松了口气,并向对方拱了拱手,唤了一声“公子”。
太师之子回以长揖,应了句“殿下”。炅公子马上反应过来眼前这个身量未足,看上去不过十二三岁的少年便是南国当朝太子,于是也随之一揖,算是见了礼。
年少的太子于是带了点好奇打量起眼前这位陌生的公子,看到他眼里没来得及藏起的笑意时露出了一瞬的茫然,而后倒是颇为放松地也对他笑了笑,全然不见之前不耐烦的情绪。
“太子殿下似乎也很不喜欢跟世家子弟打交道?”继续沿着山路向上走时,炅公子若有所思地出声,打破了二人之间的沉默。
“也不能说不喜欢,只是殿下分得清谁是真正亲近他的人。”太师之子答道,继而又面露遗憾,“不过公子是很快就要回木兰国了?倒是有些可惜。”
炅公子固然心思通透,却并没有理解太师之子那一句“可惜”是什么含义,只含糊地回了一句“来日方长”,便揭过了话题。
此时的他没有想到,就在一年之后,他那句“来日方长”便一语成谶。他更想不到很多年以后,当他再回忆起那日的那一幕,却也只想如同太师之子一样,叹一声“可惜”。
——————
天下无双的麒麟才子炅上线!
这一章标题应该叫【网红的诞生】
本来打算拖到第五章再让主角见面的我表示忍不了了,于是他俩终终终终终于见面了...
小太子有点儿可爱!!!
撒太子看到炅公子那一愣神的内心os大概是“天啊这个小哥哥好好看哦好想抱住qaq”
顺便有人能get木兰女儿诔的槽点吗!来源于《公主嫁到》花絮里何老师拍完定妆照的一句“我怎么觉得我这不像是谋士,倒像是贾宝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