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小视频打发时间,最喜刷到推介好书专栏。看到喜欢的就买,买回来或看或放,先生不解,放着不看有用吗?对我来说,不会有书荒的时候,想看时手头有书是一种幸福。
好多书就是这样来的,近来迷上了《一读就上瘾的中国史》,因为它是历史是散文是闲谈,很是吸引人,很是接地气,闲暇时随手一翻,就是一种新的获得。作者温伯陵用现代的眼光来解读历史,总是能让久远的历史照进现实,点亮未来。
读《三国合伙人:荀彧的生死劫》,让我看到了一个人的局限,他借助旧秩序成就了一生的功业,却又被旧秩序牵绊束缚,难以和曹公一起开创新世界。这种局限超越了时代,超越了时空,写出了人性,越是成功,越是顾虑得多,越是很难突破局限。有些东西成就了自己却在后来也束缚了自己,需要有勇气去打破重构自己的认知。
读《怀才不遇的贾谊》,明了郁郁不得志之人,除了时代客观因素外我们无法把握外,能改变的只有自己。贾谊的年少得志一帆风顺让他目空一切,傲视一切。遇到问题过于激进,不懂得圆场。承受挫折时自怨自艾,以至于抑郁而亡。我们在敬佩他的才华,惋惜他的遭遇时,也要告知自己,处在人生高光时刻,反而要格外谦虚谨慎低调,处在人生低谷时,要不、心怀希望,不放弃自己,把这一切当成上天的考验,磨炼自己,储备自己。以待天将降大任也。
《不是每个女子,都是窦漪房》里窦漪房身处泥潭时,她像狗尾巴草一样努力地活着,只要不死,就做一个温暖人心的小太阳。富贵逼人时,她却像一株含羞草,努力收敛光芒,不争不抢,享受着现世的安稳。她很清醒,她很淡然,能够时刻修心,内心的修养成全了她。而许攸就是个反例,无论在袁绍阵营还是后来投奔曹操阵营,自持资格老,有功劳,不分场合地要名要利,提出过分的要求,最后落得个杀头。低调做人,谦虚做事,认清自己的位置,做好自己分内事,终身修炼,知进退,才能保全自己。
《年少只知项羽勇,中年方懂刘邦难》少年喜欢少年气,少年气是要有好的家世来支撑,你看,李白前期的潇洒,仗剑天涯,亦是如此。项羽是官宦世家、长得帅、才华高,是普通人抬头仰望着的。刘邦则是底层打工人,在社会的泥潭里滚打摸爬出来的,人情世故摸得最透,对于有才的人肯干的人想办法留得住,晋升的渠道一目了然,给大家希望,自己也一辈子勤勉不敢停息,《好老板与坏老板》里谈到员工的需求是否被满足,决定了他们的成败。刘邦对手下的人是“你只管努力工作,我包你富贵,不问出身不问亲近远疏。”而项羽则是夸夸其谈,画大饼,只提拔亲近之人,公私不分,小圈子世界怎能成大事?
《苏轼与王弗:让夫妻感情长久的,不只是爱情》11年的相守,他们都是彼此生命力不能缺少的人,苏轼有才学又上进却不通人情看不够人性。王弗有才也善解人意,能弥补丈夫的短板。所谓“婚姻合适”和“相处的舒服”不过如此。《诸葛亮和黄月英:颜值是婚姻的最低标准》里诸葛亮和黄月英各取所求,很合拍。诸葛亮要的不只是伴侣,更是事业上的合作伙伴。黄月英除了自身的聪慧和才华,更是有优越的家世,如父亲是文化界极具影响力的学者(文化),母亲是顶级的大小姐(政界),舅舅是荆州大将军,姨夫是荆州一把手(军界)。诸葛亮没有的东西,黄月英有,黄月英没有的能力,诸葛亮有,两人携手在乱世闯荡一辈子,也看了一辈子星辰大海。颜值是婚姻中最低的标准,最好的是两个人情趣相投,性格上相互弥补,彼此相处的舒服,才能白头到老。
......
人生只有一次,通过读书,打破原有的认知,扩展自己的视野,和不同的古人对话,了解不同的人生,不一样的人性,再回头反哺自己的人生,自己的时代,何其幸运!我们不能延伸生命的长度,却可以扩展生命的宽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