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生存之下 生存之上

生存之下 生存之上

作者: 兰纳 | 来源:发表于2023-04-23 19:33 被阅读0次

    绝大多数人困在生存之下,终日为生活奔忙,几乎没有自我;极少数人爬到了生存之上,活在另一个世界里。

    Bavarian Forest wine cellar Germany  © Andreas Zerndl / Getty lmages

    这两天在拜读学习李海燕教授的《心灵革命》,不知道为什么怎么也读不进去,翻来覆去停留在那么几页。

        In this atmosphere of danger, risk, and anxiety, it appeared that the art of kissing, the pangs of lost love, and the intrigue of love triangle that had captivated the public for adecade were sorely out of place, luxuries that brought shame or suspicion rather than distinction upon the pursuants.(P255)

    虽然这本书艰涩难懂,不过这段话突然触动了我。当时,国难当前,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在谈论你情我爱不合时宜,总觉得有点怪怪的。

    爱,作为人的基本情感,也要顾及时代环境吗?国难当前,我们只能谈奋斗理想,不能谈恋爱了吗?

    《心灵革命》一书探讨中国人爱情观的演变,说是演变,是因为我们从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近现代社会,到现在的现代社会,中国人爱情观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近现代到现如今,受西方文化影响,中国人的爱情观可能短短十年变化巨大。

    这让我想到现代年轻人,观察身边的人的爱情观,身边80、90后说,自己对爱情已经不抱希望。他们好像都觉得自己不可能遇到真爱。

    如果遇不到也没关系,一个人也挺好的。对于爱,我们的心态空前佛系,结婚的意愿屡创新低,更别提生育的意愿了。

    相比上一代60、70后,我们80、90后对爱情、对家庭的看为什么会和他们产生断层式的差距呢?

    我们这一代生活条件已经比我们的父母要好多了,但大部分只是勉强温饱的底层群众,我们生活的重心,仍然是为了自己的生存,为了下一代的生活质量奔忙。特别是很多年轻人远离家乡到大城市打工,生存这个现实问题犹如一座大山,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生活在这样的重压之下可以说乏善可陈。

    受我们上一代的影响,原生家庭里父母的一言一行也潜移默化影响了我们,我们潜意识认为,为人母、为人妻,就应该无私付出,赚钱养家,都是应该的。

    昨天和同学一起吃饭,大家无意中谈起,我们这一代对家庭、对自己的工作都很负责,愿意牺牲个人利益,什么事都会把家庭放在第一位,愿意为自己的小家庭无私付出。身边很多年轻人却没有这种想法,他们倒不是不愿意付出,大部分时候他们更倾向为自己而活,自我意识比我们强得多。

    自我意识强其实也没什么不好,我很乐于看到越来越多人自我觉醒——这并不等于自私自利——很多人看不惯别人的言行,仅仅因为别人和自己不同,就轻易给别人贴上“标签”。

    自我意识的觉醒取决于一条关键的分界线——生存之下与生存之上。

    绝大多数人困在生存之下,终日为生活奔忙,几乎没有自我(生活所迫无可奈何);只有极少数人到了生存之上,他们为自己而活,活出独一无二的自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生存之下 生存之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znej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