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追求完美主义的人,要想苟且地活着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这样的人是一个矛盾体:他常常想让自己活得洒脱,却往往给别人留下斤斤计较的印象;他常常想着要为自己而活,却往往为别人的事情所累;他常常在人群中表现得落落大方,却往往在背后黯然神伤。
也许对于一个真正的完美主义者来说,现实就像一个集中营。有些人一进入就死了。有些人不但没死,反而活得更好。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从一个银行家被冤枉成一个杀人犯。监狱对其他人来说是一个牢笼,对他来说却是一个逃跑的地方。有时候我觉得安迪在监狱里过得也很好:首先他饿不死、冻不着能满足自己的生理需求,“三姐妹”不敢欺负他之后也基本能满足自己的安全需求,有一帮很好的哥们儿也算实现了自己的社交需求,他的能力与善良赢得了狱友的尊重,给典狱长洗钱并且替监狱打点图书馆也算实现了自我价值。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安迪在监狱里应该生活得很不错,那他为什么一进去就想着逃跑呢?
我回答不了这个问题,毕竟我不是安迪。但是,我觉得我们可以把这些事情放在现实生活中考虑。比如有些人那么有钱,为什么还要那么拼命?有些人那么有才,为什么还要不停地读书?或者反过来考虑:为什么有那么多富裕的人得抑郁症?为什么有时候我们感觉什么都好,就是不快乐?是不是与理想主义有关?是不是不满足于目前的生活?
对于一个完美主义者来说,真正痛苦的不是过着穷逼的生活,而是对未来没有思考,或者没有一个更大的想象的空间,局限于眼前的得失。
有时候,艺术是这样一个东西:它不但能记录,而且能表达言语所不能表达的东西。选择一门任之即能表达自己内心的艺术,写作、绘画、摄影、甚至阅读,甚至跑步,当一个人无法在现实中满足自己时,这些都能够拓宽人生的视野,寻求更大的空间来索取、表达、享受!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远方和诗”。不要亏欠自己太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