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秦朝开始置县,古称“新安”,自隋唐以来,历为州治、府治所在地,史称“徽州府”。歙县是古徽州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徽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也是文房四宝之徽墨、歙砚的主要产地,明、清两代辉煌近四百年的徽商故里。
歙县古城与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四川阆中并称为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是一座拥有两千两百多年历史的古城。除了闻名中外的徽墨、歙砚之外,歙县至今仍保留有完好的古塔、古坝、古桥、古井、古街道。
在歙县古城的中心位置,有一座八角牌楼,名许国石坊,又叫大学士坊。许国石坊是许氏衣锦还乡时在家乡歙县立此坊。牌坊是封建社会为旌表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是最能诠释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载体。被誉为"东方的凯旋门"。
漫步在歙县古城,满眼的徽派建筑,感受着徽州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的跌宕起伏。斗山街是歙县古城的精华所在,曾经住的都是非富即贵的人。这里保留了明清故有的格局走势和诸多的老宅商铺,是典型的徽派建筑样貌。
现在人们常说“先敬衣衫后敬人”。这在徽商中早有体现,徽州自古就有“千金门楼四两屋”这一说法,由此可见,门楼在徽州建筑中的重要程度。在传统徽州人眼中,门楼可以算作是一座屋子的脸面,看到门楼,便可以反映出主人的家业、职业等,从而彰显主人的社会影响力以及地位。虽然盛极一时的徽商已经成为历史,但是并不妨碍我们从这些老宅院中感受徽商当年的辉煌。
除了这些精致的宅院,歙县还是著名的牌坊之乡。现今保存完好的有82座。在明清时期,徽商们荣归故里,奏请皇上恩准后便兴建牌坊,以此昭示家族先人的高尚美德和丰功伟绩。
棠樾村保留有中国最著名的牌坊群。牌坊群由七座牌坊组成,造型古朴典雅。建造时为四柱三间三楼制式,且以质地优良的“歙县青”石料为主,使得在漫长的岁月里得以完好的保存下来。七座牌坊上分别写有“忠孝节义”。勾勒出歙县人的脑海里根深蒂固的程朱理学。乾隆下江南时曾誉棠樾村“慈孝天下无双里,衮绣江南第一乡”。
渔梁坝是新安江上游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古代拦河坝,是徽州古代最知名的水利工程,被称为"江南第一都江堰"。它横截练江,使坝上水势平坦,坝下激流奔腾。坝南端依龙井山,北端接渔梁古镇老街。这条老街至今保存完好,是典型的徽派民居布局,窄窄的青石板路往河边侧有许多叉口,拾级而下,使可下到渔梁坝。
新安江山水画廊蜿蜒百里,以中国独特的徽文化与自然风光、古村落的结合著称。是黄山至歙县至千岛湖黄金旅游线上的明珠。游船顺着江水缓缓前行,两岸随处可见的徽派建筑和油菜花,描绘出一幅泼墨的山水画卷。
新安江畔的樟潭村是新安江山水画廊必游的一个景点。樟潭村的古樟树,是全国最大的樟树,树龄已逾千年,整棵树的造型形似一条腾飞的巨龙。
千百年来,住在古村落里的人们,过着安逸祥和的生活。近年,随着如画的美景,逐渐被外人熟知。四面八方的游客,纷纷来到这里感受古村落的美丽。
石潭村因有秀美的风光,使之成为黄山市“百佳摄影点”的第一位,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其曾在十多年前因一张在亚洲国际影展中的得奖作品而一夜爆红。这里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风景,淡雅明快的建筑色调,亦有静谧幽深的街巷,诗情画意的村边水口景观。每年3-4月,连绵起伏的群山中,油菜花漫山遍野,伴随着山中云雾缭绕,古村落若隐若现相映成景,美若仙境。
秀丽山水与古朴建筑交融化合,使人步入歙县,既仿佛踏入清丽的山水画廊,又仿佛走进古典建筑艺术的博物馆。汤显祖的千古绝唱“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道出人间仙境原来在徽州,一派安静祥和,岁月静好的模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