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向来不怎么看综艺节目,相比综艺里面的嬉戏打闹和笑过之后茫然无措的感觉,安静地观赏一部有意思的电影,然后回想其中震撼到我的情节更能够带给自己成就感。但是在微博上偶然刷到嗯哼母子的视频时,我那莫须有的成就感就被击垮了。嗯哼暖心的绅士风度自然是会让我这个废材老姑娘暗自羞愧,但是更令我成就感瞬间丧失的是他同父母之间的感情。
关于我的父母,我的印象很深,好像也很浅。身边的朋友总是感叹羡慕我家和谐的家庭氛围。同父亲就如同朋友那样相处交往,彼此插科打诨,偶尔谁脾气上来了冒犯了谁,除了无条件原谅也会在彼此冷静之后互相认错,父亲爱同我讲七大姑八大姨的八卦,我也偶尔跟他念叨同学谁谁怎么讨人厌了、我以前喜欢的那个男孩子找了个新的女朋友。我与母亲话不多,但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母亲总是同我讲,询问我的看法。妹妹最喜欢我,也是最怕我,从来不敢向我发脾气,只是喜欢向我告状:妈妈又偷穿了你的鞋子,爸爸偷吃了你买的蛋糕。一家人其乐融融,连我自己有时讲起他们心中也是泛着温暖的。
但是呢,我还是很讨厌自己,讨厌那个拥有着现在所有一切的爱的自己仍旧热闹的不真实。
幼时离开父母,此后的十几年里一直与外公外婆一起生活,七岁是我刚刚记事的年龄,记忆的起点便是一个人生活。住在外婆家里,长辈对我不能说是不好,只是会更偏心于堂姐,因此也就显得过分的冷落了我。也还记得那时候无论做了什么事情,对与不对,挨骂的总是自己。
同堂姐吵架,堂姐吵不过我时只需要一句“你回你自己家去”,我便只能偃旗息鼓、缴械投降。“我是客人,没有理由同主人争抢些什么”这种的道理虽然二年级的课本里面没有,生活的点滴也在教会了我。
后来,似乎也就习惯了。在家里总是隐形人一样的存在,在学校只有被大家一起嘲笑捉弄的时候才会有出场机会。再后来回过头来看的时候,也没有讨厌过谁,只是有点心疼,又有点佩服自己:“只只啊,你看你那么多委屈都挺过来了,多厉害!”
再长大些,周围的每个人连同自己似乎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变得不再是柔弱的小鸡,而是懂得反击和察言观色的狐狸,堂姐变得会疼我和护着我了,同学们变得懂事和亲切了,而外公外婆似乎也开始顾及我的感受了,转眼间,好像所有的事情都随着时间而变得更好。
就这样子再浑浑噩噩的又过了几年,我便迈过了二十的门槛。
那年是大二的暑假,吃午饭的时候,我其实已经忘了是怎样的由头让母亲说出了那样的话,她说比起我,日后妹妹长大了同他们会更亲近些,大抵还说了我这人是自私的,心也是捂不热的。我哑口无言。我恍惚间只想起高二时候曾暗恋着的同桌也这样同我说过。
后来想想也觉得有些好笑,短暂的二十年人生里,被人说过两次自私,一次是年少岁月里最喜欢的人,一次是最亲近的母亲。
恍恍惚惚又过了些年,我已经成为了一个暖人心的开心果,再次在人生的旅途上遇见了一些朋友,她们会取笑我明明内心柔软却总是装酷,家人对我的爱越来越浓,我似乎日日泡在一个蜜罐里,享受着我并不能给予同等回报的爱。
至少这点对于父母,我是愧疚的。
我在他们对我的一言一行中看到了太多的爱,给我的这些爱与关怀,就像给了一个胃很小的穷苦人一大碗炖肉,吃不下却又难以丢掉。
去年,毕业实习我早早准备好了去北京的一切,父母却执意不肯。谁也不肯退步的情况下,我严肃地同他们讲,既然很多东西我需要的时候它不在,那么等到我已经习惯没有这个东西的时候,它再出现于我而言就是多余的。而那个我需要时不要的东西就是他们给我的爱。我似乎显得有些绝情,像是应了母亲曾经说过的话。
偶尔我也会想,对于子女而言,父母到底应是怎样的存在?是随时等候着我们回去的避风港,还是系在风筝身上的那根线?于我而言,或许都不是。在需要避风港的时光里,我的避风港离我太远,等到它要给我很多很多温暖的时候,我却已习惯了孤独,并成为了别人的避风港。我与父母没有留给彼此多少的记忆,在二十年的人生里,留得下记忆的年月加起来也超不放过365天。
我想我们都没错,又或者是我错了。如果可以,没有父母愿意缺席孩子的成长,而明明懂得他们迫不得已之处的自己,口口声声说着能体谅,却日复一日在心里种下孤独的种子,让它不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然后去怨恨,去幻想。
还好如今似乎都过去了,现如今一家人也是和和美美,以各自最舒适的方式生活在一起。直到这篇文章快要结尾,我仍旧难以想明白父母于我而言究竟是什么,但心中也已释然,这个问题何必想的那么清楚,人生不过短短数十年,珍惜眼前比起不断去咀嚼过往的伤痛,似乎更加重要。
htt?��c��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