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
教育的根本其实只不过是“见多识广”。
鹦鹉螺
苏格拉底解释所谓的思考过程不过是“提问和回答”
培根:reading makes a full man, conference a ready man, and writing an exact man.
每个人拥有的资源是不同的,总体呈正态分布,不可能每个人都成功。
资源分配不均是一定会存在的。经济学并不是要解决这个问题,而是提倡效率的提高。
案例分析法不是为了指明什么导致成功或者失败,因为事实上并不存在既定的标准来衡量为什么会成功或失败。
经济学家Franc H. Knight说过决定一个人富有的因素有三,一是出生,二是运气,三是努力,而这三样中努力是最微不足道的。
朋友其实是种交换关系。
往往只有优秀的人才会拥有有效的人脉。
“死记硬背"有一个给人印象截然相反的同义词”博闻强识“。
整体上来看,环境条件贫富的区别甚至可能造成巨大的智力差异。
看完《把时间当做朋友》总结:
这本书总体而言很罗嗦拖沓,其实真正重要的也许就几句话,读后感觉相较于网上的好评有点失望。作者并不很擅长说理,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对时间管理的体会是他自己很私人的体悟,并不像某种科学那么板上钉钉,不可辨驳。作者也没办法很sûr地写出来。个人感悟这种东西真要用文字表达出来给大家看就要受很多限制,很难写,有些感觉写不出来,真要写出来别人读起来有可能也看不懂,即使那经验很有用。
以下是几点读完觉得很好的:
要学会记录,记录时间都用在哪儿了,养成随时记录总结的习惯,把看过的东西记下来,把偶尔的灵感记下来,有可能当时并没多大用处,日后翻看会有不一样的效果,要注重积累的过程。
注重阅读,讨论和写作。
所谓不够成功其实也许原因也很简单,就是没有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总想着临时抱佛脚。当钻研的很深,对问题了解很多了,事情的面目也就自然明晰起来,没那么难了。
比别人强一点点是不够的,那样并不会有什么优势,只有强很多才会显现出优势。
很多重要的人生步骤都是需要提前很多年去积累的,事到临头想要找速成方法非常愚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