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年读书在中国越来越被更多的人关注,政府越来越热衷组织全民阅读主题活动,各类媒体越来越热衷宣扬读书成功学,各类民间读书组织的发展越来越繁荣。
种种迹象表明,一股全民阅读之风即将扑面而来,让人不禁感到困惑:读书真的有用吗?能读1本书就算学会读书了吗?能读10本书就算理解了人生吗?一年能读800本书你的人生就算成功了吗?不读书行不行?
有些朋友跟我抱怨,我看了那么多书,可为什么我的工资并没有涨,为什么我的职位并没有提升,为什么我的人生还是那么失败。答案很简单,因为读书并不等于成功,读书既不等于升职加薪,也不能决定人生成败。既然这样,那为什么还要读书?因为读书虽不可以造就人生,却对人生意义非凡。
读书可以拓宽你的视野,带你去到你足迹永远无法到达的地方;读书可以帮助你修炼本事,让你可以纵横职场,叱咤风云;读书还可以在你心烦意乱或受伤失意时抚慰心灵,愉悦身心。有这么多好处,为啥不读书。
很多人都爱读书,想读书,但面对茫茫书海却不知道如何选择,最后只能盲目选择,结果花了时间却没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现今搭上互联网这趟高铁的图书市场正在飞速发展,并且已经进入空前繁荣时期,书海无涯,各类自带软广属性的推荐书单比比皆是,这让许多想读书的伙伴望而却步,乐观心态的伙伴会想管它的,能读多少算多少,多读几本总能有收获,结果发现这样读书效率并不高;而悲观的伙伴会想既然书的质量那么参差,索性就不读了吧。
面对质量参差不齐的图书市场,我们确实需要掌握一些鉴别好书的方法,但在这之前还有件更重要的事,那就是明确自己的读书目的。读书无非有三大目的:拓展视野、修炼本事、愉悦身心。只有带着目标或者问题去选择,你才知道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图书。如果你希望拓展视野,可以看一些最新领先的理念概念类书籍,如果你想修炼本事,职业技能类或者一些行业大拿写的经验分享书籍就是非常适合的,如果你就只是想陶冶情操,打发打发时间,最新一期的畅销小说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因此,如何选择的前提是要弄明白你想从读书中收获什么。
确定了读书目标,就可以开始选书,按照读书目的,我把书大体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专业技能类书籍,这类书大部分有关方法论,主要讲解某件事情的具体方法,第一步干什么,第二步怎么做...如《如何提升...技能》,这类书看完需要理解然后应用,以应用为目的;
第二类是理论概念类书籍,这类书更多是提出一些先进理念和方向,很少有具体操作方法,这类书拓宽读者视野,打破认知局限,并帮助读者结合自身情况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并用实践去印证,以印证为目的。
第三类是经验分享类书籍,这类书主要讲的作者或者名人的人生经历如历史传记,这类书快速阅读了解即可,以史为镜,正视自己,以借鉴与反思为目的。
第四类是文学娱乐类书籍,这类书灵感来源于生活却又升华于生活之上,或许有些飘渺,或许有些夸张,看这类书应该抱着愉悦身心的心态,不用太较真,以愉悦身心为目的。
光清楚读书目的,了解书的分类还不够,有伙伴想问我很明确自己想修炼本事,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我要找的是职业技能类书,但是市场上有关沟通类的图书有成千上百种,如果一本一本地看不知要看到何年何月,因此,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三个可以鉴别好书的方法:
第一,找到你认为这个领域的领先人物直接推荐,比如讲沟通,去问问你认为沟通做得特别好的老师的推荐。这个方法最直接有效,但有一个隐形条件是你要有一定的人脉累积。
第二,上网查看豆瓣评分以及书评,豆瓣反馈出来的评分结果还是比较贴近客观真实的,例如一些经典的书籍在豆瓣的评分都是极高的,而个别所谓的畅销书评分却低得可怜。我自己的经验是豆瓣评分7分以下基本不读,7-8分之间可以翻一翻,8-9分认真读,9分以上是必读经典。
第三,看出版社和作者,看书的目录,书的整体结构是否清晰,逻辑是否有问题,内容是否是你感兴趣的,如果以上都没什么问题就值得一读。
读书不是目的,从读书中收获才是目的,带着目标和问题去读书,读书是各取所需,不是盲目跟风。我并不认同“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句话,因为读书不是全部,它只是我们自我学习成长方法之一,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有效的学习成长的方法,例如与别人沟通,观摩,实践学习等等,无论选择读书、其他方法或是综合运用,请务必坚持学习,学习不能停,希望在自我成长这条路上你我相伴,且行且珍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