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191.报怨以德。

191.报怨以德。

作者: 云若 | 来源:发表于2022-05-28 22:24 被阅读0次

老子说,对待别人的怨恨,要以恩德去回报,这种境界很高。后面孔子说,如果对待怨恨用恩德来回报,那么“何以报德”?别人用恩德来对你,又该拿什么去回报?

孔子说“以直报怨”,“直”是正直、公平的意思,别人如果以怨恨来对待你,你要公平客观地看待这个问题,然后以正直的态度去回报,就是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但对待别人给你的恩德,你要回报给他恩德,这叫“以德报德”。

老子和孔子讲话的对象不同。老子是说给管理者听的,讲的是治国的内容;孔子讲话的对象是一些读书人、普通人。

老子认为,从领导者的位置考虑,如果有员工怨恨你,你应该给他恩惠,感化他,不断启发他的善念,最后让他成为一个善人。

孔子说的是普通人,对于普通人,要“报怨以德”,要求有点高了,因为他没在领导者的位置上。这个时候以底线为主,底线就是“以直报怨”,就是以公平、正直来衡量这些事,比如两人发生争执,只要做事保持公平就行了。

如果普通人能做到“报怨以德”,就很了不起,这种人格局大,一个人拥有大的格局,“报怨以德”,能扭转周围的气场和气氛。

“以怨报怨”是最底层的;“以直报怨”是公平的,我们各不相干,这是中层的做人的层次;“以德报怨”是你对我不好,我依然给你恩惠,人心都是肉长的,人之所以会怨恨,肯定是有原因的,换个角度来看待,可能就能理解对方的怨恨,你一直对他好,他慢慢就会感动,从而开始转化。

如果你能阻断恶的循环,面对别人的恶,你以善回报,就能改变周围的环境,如果以怨报怨,就一直是恶性循环,冤冤相报何时了,我们可以靠善来终止恶。

不过,“以德报怨”时,要把道理讲清楚,绝对不是一味忍让。一味忍让未必能使“怨”转化,把道理传给对方后,对方明白了,不再继续“怨”下去,这样才会进入“以德报德”的良性循环中。不讲方法就一味对别人好,是不好的。

相关文章

  • 191.报怨以德。

    老子说,对待别人的怨恨,要以恩德去回报,这种境界很高。后面孔子说,如果对待怨恨用恩德来回报,那么“何以报德”?别人...

  • 报怨以德

    “以德报怨”最早出自《老子》六十三章:“大小多少,报怨以德。”意思是说不论别人对自己的怨恨有多大,都要用清静无为的...

  • 报怨以德

    老子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 报怨以德

    事实上,一个修行人如果“报怨以德”这一关都透不过去,那还怎么可能往下修!当然,开始并不容易。真正要做到“报怨以德”...

  • 论语中级读本(宪问第十四)(8)

    14.34 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〇“以怨报怨”则积怨日深,“以德报怨”则迁就...

  • 闲​读‎《论语・宪​问‎》

    《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

  • 以直报怨

    人们总主张以德报怨,孔子老先生就不主张,以德去报怨,以什么去报德呢?应该是“以直报怨”,什么是“以直”呢?就是该怎...

  • 2022-05-30

    摘抄 【原文】 14.34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题解】 “以德报...

  • 感恩,是对自己的善

    孔子说“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德报德,以直报怨。” 老子说“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说到感恩,是否是要求自己感恩...

  • 大小多少 报怨以德

    ——掌上国学院“杨鹏讲《道德经》”学习笔记 《道德经》第六十三章全文: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91.报怨以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zuwp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