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十里桃源
郝雷一行人,首先来到了《感恩寺》大家也和许多香客一样,烧了纸钱上了香,拜了佛。便来到各种石碑前,细看碑文。石碑林立,历史上历朝历代名人墨客、先贤皆有记载,有的还在此隐居终生。
据说李世民当年在此避难,一天晚上,追兵到此搜寻,眼看李世民无路可逃,顿时雷电大作,风雨交加,士兵无法存身,只得退去,因此救了李世民一命。后来李世民造此寺院,取名《感恩寺》。
他们又来到几处名人隐居过的地方,处处都是雕梁画栋,景色宜人,真正是适合隐居的好出处。不愧为王羲之“人间仙境”的美称。隐居之处,至今任被人们保护得完好。十里桃源,处处桃花盛开,繁花似锦,云雾缭绕,百鸟争鸣,和煦的阳光,给人一种温润舒适的感觉。
这里游人如织,人们来到这里感受古人生活方式,和古人们求仙求美,追求享乐,在此体现得淋漓尽致。
大家边欣赏这美好的景色,边谈笑风生,气氛十分热烈,这给辛会的创作提供了很好的素材,也给叶辰的设计创造了灵感。因此二人特别兴奋,象打了一针兴奋剂一样,二人也表现得特别活跃。
辛会哼着小曲,手里拿着相机,这里照一照,那里拍一拍,心中那个高兴劲就别提了,一会和屈俊云交流,一会和王欣说说话。在王羲之隐居的遗址上,临幕字帖收买字画,如获至宝。
叶辰则更是观看得仔细,每到一处总是细心的对一些古建筑物,古建筑群,一榫一卯都观察得十分细致。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设计得恰到好处,叶辰很佩服古人的设计水平和丰富的想象力,高超的艺术水平。叶辰简直是入了迷,时不时喊叫郝雷和王文欣一起来探讨,研究它们的某种结构和原理,他说,这和他的构思设计是分不开的。
屈俊云和史慕容,更是如胶似漆的粘在一起,余子可只能是身随其后,边走边拍照,时不时给屈俊云、史慕容拍几张,时而三人合影。她们希望时光能倒流,永远停留在这个位置上,屈俊云和史慕容深深地的呼吸着这里的新鲜空气,空气里带着一股馨香。屈俊云伸了一个懒腰,蹬蹬腿又伸伸胳膊:"啊,真是舒服哇,真不愧被王羲称之为人间仙境哟!″
史慕容也附合着说:“是啊,这山这水这景色,多么使人留连忘返,与世外桃园何异呀,学姐可到这里来颐养天年啦。”
"是啊!以我想,我现在就不想回去了,好好在这里修情养性,著书立说嘞!"
余子可接着说道:"屈大姐即然有此雅兴,何不找个同伴在这里多住些时日,真的好了,就把全家迁来,同享这里的天地之精华,人间之灵气,也不枉此生耶!”
屈俊云:“哈哈……是啊,是啊!我何不是这样想呢,等你们事业有成,退休以后我们一起到这里来!”然后又哈哈大笑起来,史慕容、余子可也跟着笑了。
余子可说:“等我们退休了,有钱了一定到这里来,颐养天年,带着家人和屈大姐一起来享受天伦之乐,好不好!”
“好好!”屈俊云接着又说:“我虽然没有古人们那种雅兴,也没有他们那种地位和钱财,但我和他们一样有理想,有包袱……!”
她拉着史慕容的手,和余子可并排走着。谈起了自己不幸的婚姻。从高中到大学到步入社会,心里总是牵挂着什么,自己也说不清,特别是大学其间心中的失落感更加加剧。只有每天躲在图书馆里,读书来打发和消磨时间。
许久屈俊云没有说话。史慕容和余子可也没有找到合适的措辞,他们默默的走着。
这时候辛会过来招呼他们吃饭了。
他们来到一座优雅的小饭店,店主热情的招呼着他们,不由得使他们对此地的风土人情产生一种敬慕之情。
正吃饭间,从外面进来一个女子,约莫二十一二岁的样子,穿着一身清新淡雅,用各种丝线绣成的凤凰古装,头上戴着银饰,帽沿压得很低基本看不清面孔,身上确散发着一种自然的馨香,步履轻盈婀娜,她径直走到台前买了一碗馄饨。大家侧目而视,见她吃得有滋有味,吃得汤水不剩,吃罢了饭就姗姗而去。
辛会感到很是好奇,就来到台前向老板娘讯问,老板娘向他们介绍道:"据说她们是前人在此隐居时留下的后人,也不知道她们已经多少代了,她们个个武功高强,家训严谨,学识不凡。她们最喜欢吃馄饨,每次来了就一碗馄饨,吃了就走,头也不回。″辛会更觉得有些好奇,急忙追到门外,却无影无踪。辛会很想了解她们的婚姻情况,老板娘却有事回里间屋去了。辛会只好坐下来,掏出笔记本记录着自己的所见所闻。
下午辛会总处处留意,想遇到此种类型的人物出现,可是怎么也没有发现。心中默默祈祷着,希望此人能再次的出现,好一探究竟。
晚上,吃罢了饭,大家还在谈论一天的收获与感受,辛会就回到了自己的房间,把自己一天所拍得的照片,都传输到电脑QQ空间里。然后又打开来仔细的一张一张的欣赏,有几张照片辛会特别的喜欢,她又把它转到了手机里,时时的拿出来看看,高兴之余,她又把它们转发在了朋友圈。这才又回到电脑上,开始写作。一直写到深夜两点了还没有休息。
请看下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