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写了一篇关于自己有过自杀想法的文章,不久收到一个文友的私信,里面几乎是把我骂了一通,说我被车撞没门牙、被骗钱一点都不惨,不可怜,人家非洲落后国家的人、疫情死的人才是最惨的。
内容很多,我记不住太多,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一句:如果你自杀死了,枉你读了那么的书!
我心里疑惑:读得书多的人就很坚强,不会有情绪低落想轻生的时候吗?
看到西南交大的博士生自杀的新闻我有点震惊,新闻说他因为毕业问题和导师的矛盾,导致他有重度的抑郁症和焦虑症,最终走上了自杀的死亡之路!
这里我想讲一个新的知识点:就是我们的大脑,它可以分为三大部分:本能脑、情绪脑、理智脑。如果按进化的年龄来划分,它们分别是3.6亿岁、2.0亿岁、250万岁。在本能脑和情绪脑面前,我们的的理智脑的力量是很弱小,犹如一个初生的婴儿。
我们在生活中做出的大部分决策都是来源于本能和情绪,而非理智。
那博士生在抑郁症和焦虑症双重折磨的情况下,他的理智脑已经被情绪脑压迫得毫无还手之力,做出自残和自杀的事,他自己也身不由己。
正所谓一念成魔,一念成佛。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看不到出路而感到失去了所有的希望和支撑下去的时候,就会做出不理智的事情,与读书多少没有直接的关系!
现代社会中,我们每天都生活在“被控制中”:按照规公司定工作、承担家庭的责任、背负债务……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内心总是有一种无形的压抑。
只要我们被这种外在的“控制感”困扰一段时间,我们的本能脑就会开始想办法抵抗,企图冲破控制,所以会出现“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的状态!
读书多的人懂得的底层规律多,对事物认知的程度深,同一件事、同一问题他可能会有更多的解决渠道,或者是多维的视觉。
但是“未经他人苦、别劝他人善”,你未经历过别人的痛苦,不懂得别人的处境,就不应该站在制高点来批评别人,无视别人的苦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