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节中,作者提出“核心素养的精髓在于真实性,即能将学校所学迁移到现实世界中去,这就要求从教专家结论到教专家思维,变‘宽而浅’的学习为‘少而深’的学习”。
说实话,反思自身,我自己有这样的素养吗?我能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现实世界中吗?我的答案应该是有,但不多。原因为何?“学校和生活之间存在着一道巨大的鸿沟,我们很难调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现实世界的真实问题。”
作者在文中以一节数学课为例,揭示了学校中惰性知识的存在。案例是在数学课上写说明文,按照现有的学科分类,说明文是语文学科的知识,学生经过学习后能很轻易知道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但真正要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数学学科中的问题时,学生似乎早已把这些知识忘却了。
学生在学习各项学科课程后,很难在学科之间发生迁移,这是惰性知识的特征之一。惰性知识也很难在单元与单元、学校教育和现实世界之间发生迁移,文中也举了两个例子来说明。
图片 教育的网状结构
“惰性知识最大的问题是,只要换个新的情境,学生就无法调用,所以不能说一个堆积了大量惰性知识的人具有素养。”“素养”是指在真实性情境中解决问题,使知识不再具有“惰性”。
与素养相关的活动主要是指解决问题,积极动手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提到的四种关键能力之一,即职业能力,其余三种分别是认知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
认知能力+创新能力=专家思维
合作能力=复杂交往
专家思维和复杂交往是支撑解决真实性问题的两大支柱,是时代发展要求的关键能力。
因此,对自己的培养、对学生的培养都要发生转变,要去做人工智能做不到的事,要去培养自己和学生的专家思维。
网友评论